鞍山:朋友圈购物需谨慎

07.01.2016  15:10

  最近两天,市民小王的心情很糟。原来,她在微信朋友圈里花1000多元钱购买了一件羊绒大衣,但因质量做工都不好,想联系卖家退货,卖家却坚决不肯,小王只能自认倒霉。

  海外代购、卖外贸原单衣服、卖食品……眼下,只要打开微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几乎都有人在卖东西,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小王一样,选择在朋友圈购买物品,方便又省钱。然而,如果在收到物品不满意时,退货维权却很难。去年12月下旬,市民小王看见有人在朋友圈里卖衣服,并称“外贸原单,支持商场专柜验货,保证品质,物美价廉”,于是,小王就花了1000多元钱购买了一件羊绒大衣,比商场专柜便宜近半。没想到收到货后小王却发现,吊牌的标识都是中文的,不是外贸的,而且衣服的手感也不好。于是,她要求卖家退货,可是卖家却坚决不同意,最后还把她删除好友了。小王只好自认倒霉。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都曾经在朋友圈里购买过东西,有的买过化妆品,有的买过衣服,有的买过水果。少数市民还上过当,东西没有卖家宣传得好,质量口感不好等等。然而却很少有人想过维权,一方面是因为维权难,另一方面是碍于面子,朋友间不好撕破脸。

  就此,记者咨询了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消协无法受理异地投诉,如果消费者找不到卖家,可以根据衣服的标签,找到生产厂家所在地进行投诉维权。如果买卖双方是本地的,消费者必须保存好消费小票,提供商家的名称、地址等详细信息,消协才能受理。最重要的是,消协针对的对象是有个体营业执照的经营主体,而在微信上卖东西的大多是个人,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名称,因此很难监管。建议消费者在微信朋友圈购物时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