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海城南果梨:从普通走向高端

30.07.2018  09:25

  丛刚的果园坐落在海城的青山秀水之间。

  丛刚还将南果梨产业进行延伸,生产南果梨白酒。

   展现

  辽宁振兴发展

  生动实践

  奋斗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辽宁振兴发展

  底气所在

  实力之基

  行动抓手

  丛刚从小家境贫寒,初中就辍学的他从14岁开始上山种植南果梨树。

  挥锹扬镐,他细嫩的小手被震得满是裂口,但三年的勤奋和努力换来了果树成林,17岁时,他种的果树数量就达到了500棵,让全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经过20余年的打拼,他种植的梨树面积达到300余亩,而且梨果面鲜红,个头更大,味道更甜,深受大众喜欢,经济效益节节攀升。

  从当初的穷小子变成年入百万的种植大户,丛刚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继续带领全村的乡亲们组建种植合作社,共同打造海城的南果梨品牌,让南果梨走出辽宁、走向世界。

  无数个像丛刚一样的坚守者,使南果梨成为海城的一张靓丽名片,赢得了“中国南果梨产业第一县(市)”的美誉。

  17岁就拥有500棵梨树

  海城市王石镇三大村的一处山坡上漫山青翠,到处是南果梨树,阵风吹过,乒乓球般大小的南果梨随着枝头摆动。

  在果树旁,“南果梨示范园”的石碑分外醒目。这里是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定下的省南果梨标准化创建基地,规模达1000亩,其中的300亩是由丛刚种植的。

  得闲时,丛刚会骑着摩托车,沿着山路在这里巡视一整天,查看南果梨的长势。他指着路边的一棵梨树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自己14岁那年种下的,距今已经26年了。

  “我对这里的每一棵梨树都特别有感情,它们就是我的生命。”丛刚一边介绍着,一边摘下果树上个头较小的梨甩到地上——为了不影响整棵树的收成,这样做是必须的。

  14岁那年,丛刚在自家后山栽下了第一棵梨树。春天,整座山开遍梨花;秋天,沉甸甸的梨挂满树枝,成为大山主人的信念,在丛刚的心里生根发芽。

  丛刚每天放学都会翻过一道山冈,一路上哪里有山梨树他都清清楚楚。他在学校附近放了一把镐头,放学回家时就带回两棵山梨树再栽到后山上。栽种、嫁接、剪枝、除草……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后都会去玩耍,而他却一直守在后山中默默干活。

  年纪小、皮肤嫩,丛刚的手一次次地被磨破,在镐把上留下道道血印。“手掌中的褶皱处全都是口子,血和汗真是没少流。”等到他17岁初中毕业时,后山上的梨树已经达到了500棵。

  后来,爷爷奶奶年岁大了,无力侍弄果树,丛刚索性中止了学业,全身心地种植梨树。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金国建 吴章杰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