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项目未投产超百亿订单已在手
8月30日,鞍山经济开发区鞍刘路旁的辽宁忠大集团高铁车体及高端工业铝型材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工地,一栋现代化办公楼拔地而起,集挤压、熔铸、深加工为一体的数万平方米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对安装设备需要的地基部分进行处理。
“整个项目准备投入15条生产线,预计在10月中旬投产,施工队正加班加点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我们签订的供货合同已经超过了百亿,客户基本上都是非洲国家。 ”辽宁忠大集团董事长刘艳辉说,像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都有他们的供货合同。
面对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忠大集团的喜人形式又是如何实现的?刘艳辉给出了答案:紧跟国家的经济布局、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开辟国外市场,把富余产能转出去,这便是“忠大”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法宝。
在刘艳辉看来,“一带一路”沿线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改造升级国内铁路系统的需求,而中国高铁不断缩小与世界顶尖技术差距的同时,拥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作为世界高铁产业的“后起之秀”,中国高铁近一两年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为此,2013年,嗅觉敏锐的“忠大”将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了打造“研发和制造高端工业铝及工业铝深加工”的产业链上,向高铁车体、机器人等高端工业铝深加工领域进军。
企业转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关键,为此,“忠大”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仅去年就拿出3000余万元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并与南京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以课题研发、项目为载体加速新产品成果的转化。目前,在“忠大”1200名员工中,科研技术人员就达400余人。
“忠大”走出去除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撑外,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更是密不可分。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早在1月份,省里还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指导意见》,这为我们企业如何落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指明了方向。 ”刘艳辉说。与此同时,省市相关部门还带领他们多次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寻求合作伙伴,很多订单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签署完成的。
据介绍,年产8万吨高端制造工业铝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