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周是沈阳对韩“自贸”最佳平台
“什么是自贸?它其实是保税的‘升级版’,它能让两地经贸合作更加频繁,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最终达到共赢。”6月8日,大韩民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申凤燮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韩自贸协定是一个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奠定东北亚经济发展基础的天赐良机,韩国周是沈阳对韩“自贸”最佳平台。
申凤燮表示,辽宁毗邻渤海湾,作为东北三省的沿海地区,既是东北振兴战略的重镇,又是东北三省的经济中心。中韩自贸协定后,区域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这将为辽沈地区发展中韩贸易提供政策上的优惠。
现实意义:可实现“面对面”贸易
申凤燮表示,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初次与东北亚国家签署的协定,它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今后会对区域经济合作及东北亚地区一体化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对象国,最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企业投资对象国。在去年,两国的互访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次,每周有870余趟航班往返,两国在人员与物资交流上活跃,而这次中韩自贸协会的签署将为进一步深化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搭建了一块坚实的跳板。
申凤燮更认为,中韩自贸协定为两国未来合作提供了制度性框架,不仅会扩大双方的贸易与投资规模,还会为双方企业挖掘新增长点搭建了合作平台。按照自贸协定,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囊括税目的90%、贸易额的85%。这意味着,备受消费者青睐的韩国化妆品、服饰和小家电等在过渡期结束后将进入零关税贸易模式。
据专家估算,中韩贸易自由化实现后,一年的关税减免额将高达54.4亿美元,这比韩美自贸协定带来的关税节约高出5.8倍,比韩国和欧盟的自贸协定高出3.9倍。“关税的大量减免,将让双方企业实现‘面对面’贸易,取长补短,相互发展。”申凤燮说。(下转2版)
企业利好:“跨国生产”出口欧美
作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的韩国,已与美国、欧盟、中国三大经济体签署了自贸协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贸协定枢纽国家。而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区以及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装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原料、钢铁产业、农产品加工等10多个产业集群,优势地位明显。
“如果将这些优势产业与自贸协定融合,将产生新的商业机会,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申凤燮介绍,中韩两国企业可在协定签署国生产产品,向第三自贸协定签署国出口,或者转换原材料及配件的进口路线来满足原产地标准等方式,寻求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新机遇。另外,内需企业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并购,赢得发展成为世界企业的机会。
申凤燮举例说,沈阳的企业可通过对韩投资建厂,从国内引进原材料,到韩国生产加工产品,之后再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这样“跨国生产”的最大好处就是全程可享受零关税优惠政策。
百姓福利:韩国商品多样且价廉
作为国际贸易的最高阶段,自贸协定既可促进投资,又能激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活力,还可以拉动消费。
对于韩国来说,钢铁、石油化学等主打原材料制造品,且服饰品、婴幼儿用品、体育休闲用品、健康保健用品、高档生活家用电器等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都很高。在中韩自贸协定后,消费者将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这类商品和服务。
申凤燮解释,韩国在家电、汽车、高科技产品方面优势明显。一旦实行零关税之后,消费者购买韩国产品会更便宜。来自韩国的电饭锅、洗衣机、冰箱、医疗仪器、家电零部件等产品价格将有明显降低。在服务方面,美容整形价格也会逐渐降低,观看韩剧也会更加便利。
中国国内对韩国商品的需求将逐渐增加,因而韩国企业针对辽宁庞大的市场规模与消费趋势,也会进军化妆品、服装、首饰品、家用电器、食品、汽车等行业。
价值洼地:韩国周是最佳平台
沈阳韩国周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3届,已成为中韩全面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申凤燮认为,这是深入开展中韩自贸协定的最佳平台。
据了解,2015中国沈阳韩国周将于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举办,一共筹备了20余个活动,包括经济、文化、体育等多方面。“与历届相比,今年沈阳韩国周规模更大,而且利用自贸协定这一合作机会设计了诸多活动,想以此推动沈阳与韩国发展,取得实质成果。”申凤燮说,今年韩国周的主要活动有中韩自贸区发展论坛暨东北亚企业家交流会、中韩商品展、花车巡游、中韩歌舞表演、中韩足球友谊赛等。
此外,今年以韩国周为契机,还将准备邀请韩国的国家级表演团队,即“国立南道国乐院”在沈阳表演,展现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赵秉新、孙明鑫)
编辑: zfw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