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8项新政促农民增收致富

21.09.2015  10:21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村。9月17日,沈北新区率先出台多项扶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的惠民新政,石佛寺街道房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关会斌激动不已,连说这回有了实打实的好政策,必须带领村民甩开膀子增收致富,力争在2017年全面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0%,超过2.7万元。

  沈北新区为了实现“到2017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农民增收致富”大会上提出了八项新政策。主要包括:一是设立2015—2017年“三农”专项资金3亿元,用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中的补贴、租金和奖励。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对通过土地流转(流转期限5年以上)水田立体养殖100亩以上的项目,每亩一次性补贴150元。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部免收政府行政性收费,减少乡村旅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在不占用耕地、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农民可在自家开展“农家乐和民俗游”。对被评定为省级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的投资补贴;被评定为国家AAA或三星、AAAA或四星、AAAAA或五星景区、宾馆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分别给予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投资补贴。四是设立5000万元的农村经营贷款风险基金。提供金额5亿元农村生产经营专项贷款,对达到一定规模可申请农村生产经营专项贷款,由区政府所属金融担保机构为农村生产经营专项贷款提供担保。五是对有不超过0.5亩地的农民纳入城市养老保障。六是改善农村人居发展环境。七是政府对租用农民土地租金调整为每亩800元,不足每亩每年800元的提高到800元。八是完善政府采购本地农产品和雇用农民服务政策。政府招标确定的道路、绿化建设养护及应急维修队伍优先雇用本地农民。

  为将新政落到实处,沈北新区将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全面突破。将锁定八大主导产业,搭建20个万亩农业生产基地等农村致富增收平台;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打造“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增收致富新模式;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兴办农家乐等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力推进生意劳动力有效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探索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民就地就业渠道。着力搭建融资平台,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立体帮扶困难群体,确保困难户收入有增加。

  (李莉、高志广)

 

 

  

  编辑: zfw01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