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181项行政审批只需盖1个章
“太方便了,我们跑腿少办事快,市委、市政府真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锦州市民宋晶晶拿着印有“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章”字样的证照笑得合不拢嘴。10月10日上午,锦州市行政审批专用章正式启用,锦州市行政审批走进了新时代,“一局一章管审批”成为现实,企业、百姓拍手叫好。
自8月11日锦州市行政审批局揭牌后,该市首批将环保局等21个政府工作部门及地震局等5个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的181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到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审批结果统一使用“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章”。同时按照“编随事转、人随事走”的原则,将划转部门涉审的101名审批专业人员一并划转到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厅内行政审批服务人员减少84人,削减率为45%。
“比如说,以前申请人办理交通类企业设立等审批事项,需要跑交通局、工商局等多部门审批,盖多个审批章。现在,申请人只需要到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办理,盖一个行政审批专用章即可。既整合资源转变政府职能,又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审批效能。”锦州市行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介绍。
审批专用章在域外流通上遇有质疑怎么办?“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章与锦州市行政审批局行政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并可通过登录锦州市行政审批局门户网站、登录锦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拨打锦州市行政审批局电话三种方式查询。这三种查询方式任选其一都可有效解答‘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章’的合法性。”锦州市行政审批局相关人员如是说。
“锦州市行政审批局的运行,行政审批专用章的全面启用,标志着锦州市落实国家、省、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实现了‘一局一章管审批’,达到了审批体制最优、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流程最规范、审批服务最贴心、审批监管最严格。这为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锦州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春荣说。
一段时间以来,锦州市把做事作为考核载体,把考核标准做实、做细,让“太平官”显形于天下。积极整治不作为,当“太平官”“老好人”等“为官不为”问题,着力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
经济发展形势越是严峻复杂,就越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担当,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开创振兴发展的新局面。就是要通过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既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客观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和科学理性,坚定不移地走持续健康的振兴发展之路。
“为官不为”现象与“为官不易”心理相关。要求多了,规矩严了,容易感觉“为官不易”,就可能产生当“老好人”“太平官”的念头,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另一方面,有些人是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遇到新形势、新问题,在工作中更多沿用传统思维方式,采用市场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
“为官不为”集中反映出我们的干部队伍,对新形势、新要求的不适应。尤其在当前,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在即,改革爬坡过坎,任务艰巨,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精神。各级干部面对人民群众的期待,肩挑一方发展重担,更需要有履职尽责、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在涉及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上,要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新形势新问题,要有“本领恐慌”,多学多问努力提升。
中央一再强调,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针对“为官不为”问题,我们要坚持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核心,以强化纪律约束为重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根本,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环境为保障,深挖病根、找准病灶,综合施治、对症下药。对于那些无所作为、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的“太平官”,要加大问责力度。要充分发挥干部工作指挥棒作用,创造环境,让那些想做事、敢做事、做成事的干部大显身手,营造一方想事干事成事的良好政治生态。
振兴发展、转型升级,是培养干部的大熔炉。而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炉温不达标,都炼不出钢来。对“为官不为”问责,就是加了一把火。只有基于推动新一轮振兴大业战略考量,以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作为当前头等紧要之务,真正让干部有上有下,才能让灵魂受到足够的震撼,敦促个人对价值观进行深刻反省,从而把干部的注意力和精力充分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