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把更大精力用在中小企业上
“衡量一地的营商环境,中小企业是否兴旺发达,是最直观的标尺。创造领先的营商环境,必须把更大精力放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上。”沈阳通用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谊说。
在企业过去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李洪谊的通用机器人公司曾经面临申报国家重大专项基金项目时,由于企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营业收入和利税方面数据较低,导致企业被项目设定的基本指标“挡在门外”。虽然企业具备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却因为得不到资金的持续投入而停滞不前,甚至发生人才流失的情况。“我们中小企业十分期待来自政府的高看一眼,沈阳还有一大批像通用机器人这样的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性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重视。”李洪谊指出,在沈阳,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栖身产业链底端,虽有向高端迈进的强烈愿望,但或是由于掌握资源有限,或是由于技术储备不足,转型之路走得并不平坦。沈阳市想要创造领先的营商环境,就要营造一个优良的政策环境,为这些在转型升级道路上跋涉的中小企业搭一把手。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沈阳的机遇空前巨大。”国家相应的扶持及发展政策能对中小科技企业设立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指向性,李洪谊建议沈阳市政府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同时能够更加注重政策的“落地效应”。“再好的产业政策,落地才是关键。”李洪谊期待沈阳市政府能够借鉴天津市通过撬动地方财政杠杆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方面的经验,为沈城的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李洪谊举例说,天津市财政为地方中小企业设立发展资金达6.3亿元。近年来,天津市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示范作用,鼓励担保机构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扩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由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经发展到10家,注册资本总额3.85亿元,累计贷款担保额已经达到百亿元,目前已经有1400余户中小企业受惠。同时,天津市政府还专门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财政部门逐年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目前已累计安排资金2.7亿元。
“良禽择木而栖”。李洪谊感慨,“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虽然有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衡量标准,但更直观的是企业的感受,就看企业是愿意扎根下来,还是有机会就搬离。这是企业用自己的方式来投票。倘若一座城市留不住企业,纵使‘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口号喊得再响亮,也无济于事。从这个意义说,完善营商环境,沈阳应重视市场主体的意见,尤其是来自中小企业界代表的声音。”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