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土地,怎么才能长出不一样的庄稼,挣不一样的钱?桓仁镇四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宋宝彦,自2008年开始,以一个农民对黑土地深深的爱,带领乡亲们发展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增收路。
作为桓仁著名水稻之乡四道河子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宋宝彦一直怀揣着一个依靠土地致富的梦想,就是怎样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挣到更多的钱,使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2006年的一天,他在一次外出学习时发现,在北京等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里,一公斤大米可以卖上20多元,让他惊奇不已。他猛地想到,四河村曾是贡米之乡,如果把祖宗生产的贡米黄毛稻品种挖掘出来投放市场,一定能挣到比一般大米贵几倍的钱。他在县农科部门的帮助下,开始了对当地稻米生产品种进行换代工作。经过不断地努力,到2007年,黄毛稻品种终于恢复种植成功,当年上市后每市斤在市场卖到10元以上,收获了比过去一般稻米不一样的收益。
挖掘水稻品种的成功使他看到了发展优质水稻使农民致富的希望。2008年,宋宝彦把村里620户农民组织起来,成立绿色稻米专业合作社,采取定单式农业生产耕作合同,集结力量闯市场。与此同时,积极与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进行服务对接和技术拓展,每年统一从沈阳农业科研单位订购优质稻种,并针对稻田的土质特点按辽宁省地方标准制定出相关绿色水稻操作规程,从翻田、插秧、施肥、施药和灌溉的各个环节对水稻种植、管理进行严格的规定,使水稻生产达到生态产业化标准。
为了使生产的优质稻米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进入市场,他从大连引进禾生有机制药厂以订单形式定销优质稻米稻花香470亩,黄毛稻130亩,并无偿提供有机肥供农民使用。又从沈阳引进东亚种业订单销售优质稻米260亩,并免费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此举推动了四道河子村稻米不下地就进入了市场环节。更为可喜的是,由于多家企业在此地瞄准绿色品牌订购稻米,推动了优质稻米价格一路上扬。
靠发展绿色稻米,使乡亲们依靠土地得到了收益的实惠。如今,在他带领下,四道河子村共发展绿色稻米基地4000余亩,其中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3600亩,占产业总面积的70%; 其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实现1700万元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成为全省著名的绿色稻米种植基地,并被列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