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首次救助监护缺失困境未成年人
12月15日早,春海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一个8岁小男孩在快递站偷抱了几件包裹往家跑。被抓住后,男孩说“家里没钱了”,民警找家长时发现,3个孩子已独自在家十几天,每天都是12岁的大姐做饭,现在家里米面就要见底了,最小的弟弟只能出来想办法“混钱”。目前仨姐弟住进社会救助站,成为我市首例救助的监护缺失困境未成年人。
在救助站,记者见到了正在玩耍的仨姐弟。他们是四川人,几年前被爸爸带到大连打工,妈妈很早就离家出走。不久前爸爸去外地讨薪,走前没告诉孩子也没有留钱。几个孩子说:“晚上睡觉时,我们都锁门,害怕了就把伞打开。”救助站工作人员说:“如果不是小的去偷拿快递,孩子们的情况还不会被发现。”救助站工作人员已与孩子父亲取得联系。父亲电话里说:“我没说不要他们。我自己都有困难能怎么办?他们不是没死吗?等这边事情办完我就回去,你们管着更好了。”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监护权缺失现象,以前我们对于这种情况没有更好办法,没有约束力,今年出台了相关文件,我们正在做这方面工作。我们现在会一直照顾孩子们,也找了志愿者给他们辅导功课。等父亲回来,我们要请律师介入,如果他放弃监护权我们走司法程序;如果不放弃,我们也要建立监督回访机制,对其进行监护权矫正、干预,预防悲剧发生。”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我市日前出台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确定保护对象为困境未成年人,具体包括: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弃婴、孤儿,失学、辍学、无业等闲散未成年人,因监护人经常性忽视或家庭暴力、监护人服刑或重病、打拐解救找不到父母等家庭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包括违法犯罪行为)记录需要帮教转化的未成年人,自身遭遇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的未成年人,贫困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关爱的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其中流动留守儿童是困境未成年人中隐患最多、管理起来最困难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