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选派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谋福祉 强基固本助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为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自2014年6月始,我省扎实有序开展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两年多来,我省驻村工作队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进行深入采访。
在振兴东北的大棋局中,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举足轻重的一步。如何打好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攻坚战,打出成效、打出信心?2014年4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 中给出方向——进一步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各市、县逐步建立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组)制度。同年6月,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的实施意见》,明确驻村工作队的选派要求、职责任务、工作保障等,全面启动驻村帮扶工作。其后,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扶贫办,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抽调5300多名干部,每3人组成一个驻村工作队,深入全省1791个贫困村,8月底实现全覆盖。一时间,干部“下沉”到扶贫最前线,走家串户摸底数,建档立卡掌实情,精准施策促发展,成为我省贫困地区深得民心的一道风景。
如何让驻村工作队有扶贫硬本事——“选”“育”“管”齐推进,沉到一线的都是精兵强将
自身强才能扶弱培强。要成为脱贫的“及时雨”,驻村工作队必须带着一身的本事去,这样才能让帮扶对象感到解渴和给力。为此,我省坚持“选”“育”“管”齐推进,确保把精兵强将派往基层。
坚持按照“政治素质过硬、协调能力较强、工作作风扎实、适应农村工作”的标准,重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一批批专业背景丰富、学历层次较高、谋事思维开阔的优秀党员干部走到扶贫主战场,为贫困村发展注入强大智力和强劲动力。
本领越练越过硬。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扶贫办连续两年举办全省驻村工作队专题培训班,对省(中)直单位驻村工作队长、各市县组织部门和扶贫办负责同志进行示范培训。同时,各地把驻村干部纳入本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两年多来,全省各级党委共培训驻村干部1.8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能力素质。
这样一支队伍,从严管理就会增强战斗力,切实保障才能调动积极性。省委组织部会同省财政、人社、扶贫四家单位联合印发《辽宁省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并会同省扶贫办强督促抓落实。同时,解决好待遇保障,切实为驻村干部安心干事创业解除后顾之忧。
“不脱贫、不脱钩”,全省驻村工作队立下“军令状”,让扶贫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时限,可评估、可考核、可问责,更折射出扶贫战场上精兵强将的能力自信。
如何让贫困村练成脱贫真本领——抓班子带队伍,基层党组织成为“不走的工作队”
“驻村工作队走了怎么办?”驻村帮扶工作实施之初,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和担心。“既要留下一笔好成绩,更要留下一批好经验、一些好方法、一种好局面、一个好堡垒。”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制度设计的初衷。为此,我省驻村工作队注重抓班子带队伍,通过整顿、规范、优化、培育等一系列有效手段,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将农村党组织打造成有脱贫真本领的“不走的工作队”。
针对贫困村多数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实际,按照省委要求,各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把整顿帮扶基层组织、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本溪市,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村级运转、化解矛盾纠纷,全市2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年内全面转化晋级;省财政厅驻新宾满族自治县陡岭村工作队,瞄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多方协调资金,建成300多平方米的村部、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倍增……
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乡镇党委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两年多来,先后帮助调整村“两委”成员1794名,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3035人,新发展党员2412人,培训党员和群众致富骨干6.2万人次,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工作队还会同村“两委”研究制定村务管理、村务公开、议事决策、财务监督等制度,规范组织运行机制。
按照省委提出的村级场所建设达标升级工作要求,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乡村党组织搞规划、跑资金、落项目、抓配套。两年多来,帮助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181个,并帮助配全办公设施、图书资料、体育器材,使村部真正成为服务群众、议事决策、文体活动、休闲娱乐的中心,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村党组织有了脱贫带富的本领,干起各项工作底气都更足了。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感慨地表示:“即使工作队回去了,我们也可以拍着胸脯、挺起腰杆,带领村民接着走好致富路。”
如何让扶贫精准对接显能力——善用部门资源优势,因村制宜选对富民强村路子
“有哪方面的优势就用足它,有哪方面的特长就用好它,有哪方面的能力就用活它,在自身资源利用上实现最大化,这样就体现出部门的帮扶特色,也在解决问题上显示出力度效果。”各驻村工作队队长都有这样的感悟。
省环保厅驻阜新市清河门区朱家屯村工作队,投资建设辽西粪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全面改善当地环境;沈阳市财政局驻康平县上沙金台村工作队,协调资金809.6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屯面貌……全省驻村工作队紧紧扭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牛鼻子”,尤其充分依托和发挥部门资源优势,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农村的突出问题,在贫困村则更显紧迫。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各驻村工作队扎实推进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通路通电、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两年多来,共协调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7亿元,修建农田水利设施项目4207处,整修村路4042公里,新建垃圾投放点6422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发展特色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各驻村工作队帮助选准发展路子,争取涉农产业项目资金,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协调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两年多来,协调和投入致富项目资金7.1亿元,引进致富项目1706个,发展“一村一品”致富项目1063个,培育支柱和特色产业1075个,引进合作企业430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95个,为贫困村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增强后劲。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各驻村工作队一方面指导村“两委”通过发包农村机动地、开发“四荒”资源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化解村级债务,另一方面把引进的产业化项目、投入的帮扶资金,通过村民民主决策程序,转化为村集体资产,多种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扶贫攻坚不只是个经济账,也是政治账、感情账。在“沉”到致富一线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更是带着责任、带着真情,“沉”到百姓的心里,排民忧解民难,在主动细致的服务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各级驻村干部深入农户搞调研,结成帮扶对子,做到定户、定人、定责。两年多来,建立贫困户档案19.6万份,已帮助6.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积极解决危房改造、房屋维护、低保申请、求学就医等贫困户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办实事做好事1万多件;化解矛盾纠纷8600多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实惠,拉近了距离,基层干部和困难群众都亲切地称驻村工作队为“俺们自己人”。
如何让驻村干部在实践中长才干——把广阔农村当课堂,送去希望也带回营养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天气晴。今天,我们又拓宽了组织劳务输出的渠道,继组建土木建筑和铁路筑路劳务输出队,成功输出350名剩余劳动力之后,我们在县内多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成功主办了‘春风行动’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县内17名企业界人大代表为村民们提供了600个就业岗位,与上房子村61名贫困劳动力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签订完用工协议的村民们欣喜若狂,他们不会再有‘讨薪难’的顾虑了,这场开在家门口的招聘会让没有就业门路村民的日子又重新有了奔头。”这是绥中县人大常委会驻上房子村工作队队员赵航在《驻村日记》中的一段话。朴素的言语中是满满的情感和收获,而这不仅是对一件事的如实记录,更是驻村干部党性作风的自然流露。
“把广阔农村当课堂,让驻村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就使驻村扶贫工作成为一个双向受益的过程——既给贫困村送去致富希望、生活希望,也让我们这些驻村干部从老乡那里带回了营养。”驻村干部这样评价驻村工作的效果。
省委把驻村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既从严从实管理,又传递组织关爱,实现助推发展和锻炼干部的双赢。
驻村干部肩扛责任、主动作为,在推进扶贫工作的同时,自身谋划工作、沟通协调、处理矛盾、做群众工作等能力得到增强,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得到强化,驻村扶贫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一位年轻干部深有感触地说:“驻村工作既提供难得的锻炼机会,又丰富了基层工作经历,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在驻村帮扶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精准扶贫为人民,筑梦就在山岭间。”岫岩满族自治县穆家岭村老党员韩永权用自己创作的歌曲《天大的事》,来表达党员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拥护和赞美。的确,驻村帮扶赢得了贫困地区的民心,也诠释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随着驻村工作队不断总结经验、扩大战果,我省脱贫攻坚战定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干出精气神,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