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道高峰时段平均时速约30公里
11月1日,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沈阳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从2008年的68万辆增加到2015年的170万辆,交通压力明显增加。
交警部门向媒体介绍沈阳市目前的交通运行状况,提供一些基础出行数据,让市民群众对城市交通实际运行状态有所了解,便于合理选择最佳出行路线及出行方式。
个别点位存在交通滞缓
城区交通运行总体较好。通过12000台浮动车GPS数据及道路微波检测系统的数据测算,10月份,市区主干道交通高峰平均车速29.89公里/小时,高于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平均车速25公里/小时的指标。
部分跨区域通道、交通节点路段、施工路段,在交通高峰时段存在交通滞缓情况。部分节点路段车速低于15公里/小时。
堵点类型一 市府广场府前巷、文化路(文化路立交桥至五爱街)、北一路(东西高架西起桥点)等点段,由于受平面交通限制,干路相交路口均为灯岗控制,车流疏散缓慢。
堵点类型二 跨铁路通道交通滞缓。受沈山、沈吉等铁路线及浑河水域影响,城区内各区域路网连通不畅,比如保工街公铁桥(塔湾街至北一路)、南两洞桥、三好桥等,高峰期车辆缓行情况较多。
堵点类型三 南北二干线、45个地铁站等大型工程施工路段及调流区域流量变化明显,相比施工前青年大街全天车流量增幅达8300余辆,高峰小时增幅达到了1000余辆。
多项措施缓堵保畅
优化道路交通组织。中心城区增设可变车道42处,设置时间性禁左路口62处,渠化路口170余处,设置公交专用道197公里。下一步,还将在西塔地区、北市等区域进行单行路网调整。
实施信号配时精细化控制。对1020处交通信号实行实时、分区监控;对32条主要道路信号配时进行了优化,对87处路口信号运行模式进行了调整。
强化高峰时段交通流量控制。针对城区高峰时段交通流量较大,对进城通道采取流量控制,均衡道路资源。
调整禁行禁停区域。进一步净化通行车种,调整浑南新城地区的摩托车(含正三轮)、货车、环保绿标区等限行政策。
(吕良德)
编辑: zfw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