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千里送问候 一封家书抵万金
新闻到底:《八旬老人“找到”17岁初恋》
新闻闪回:住在沈阳于洪区五彩阳光城养老院的82岁老人丁士娟始终没有忘怀自
己的初恋。17岁那年,她喜欢上了同学孟庆恩的哥哥孟庆嘉。
10月初,受老人委托,本报寻亲栏目开始帮助老人寻找她17岁时的初恋孟庆嘉。按照年龄计算,孟庆嘉活着也应该83岁了。在寻人之初,丁士娟表示已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他活着,我只想知道他一生怎么样,过得好不好,如果他走了,我也就不再牵挂。”
经过两个多月的寻找,寻亲栏目组终于找到了老人要找的孟庆嘉以及孟庆恩。遗憾的是,两位老人都已经离开人世。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丁士娟得知消息后仍然非常伤心。她伤感地说:“当年他们身体看着都那么好,怎么走得这么早呢。”
本报寻亲栏目组在为丁士娟寻亲的过程中,找到了孟庆恩的女儿叶女士。叶女士得知老人千里寻亲的故事后非常惊讶,她说:“没想到电视里看到的寻亲故事竟然会发生在我身边。”
丁士娟与孟庆嘉、孟庆恩之间的故事以及数十年没有淡忘的感情,让叶女士非常感动。她随即手写了一封家书邮寄到本报,拜托本报转交给丁士娟老人,希望信件和老照片能带给老人一丝慰藉。
昨天,丁士娟接到这封家书后感动不已。她颤抖着打开信封,一叠老照片散落下来。这些老照片有年轻时候的孟庆嘉、孟庆恩以及孟庆嘉兄妹与父母的合影。
展开信件,丁士娟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丁阿姨,您一切都好吧?身体也硬朗吧?丁阿姨,您不要太过悲伤,虽然他们都已逝去,但您与我妈妈和舅舅的这份友谊和感情,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被遗忘。请您将美好的回忆锁在你们共同的美好青春岁月里,您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在这封家书中丁士娟得知,她的初恋孟庆嘉离世较早,在1966年去世。好朋友孟庆恩一生比较安稳幸福,大学毕业到杭州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工作,还曾经出差到过沈阳,只可惜与丁士娟擦肩而过无缘相见。今年八月,81岁的孟庆恩病故。
丁士娟老人昨日向本报表达感谢,她说:“感谢《辽沈晚报》坚持不懈地为我寻亲,完成了我的晚年心愿。如今我的心愿已了,再无遗憾,感谢你们。”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刘冬梅
寻亲简讯
1.寻找老同学
读者李华是68届知青,沈阳23中学2年12班毕业生。寻找同班同学王凤云,1950年生人,属虎,下乡在开原中固公社孟家寨大队六小队后失去联系。
2.寻找老同事
读者权兆亿今年75岁,退休前在沈阳齿轮厂工作。40年前有个老同事叫郇宜乐,今年80岁左右,当时一起工作,1974年调回山东淄博去后失去联系。
3.寻找老战友
姜照庆寻找战友赵显奎。1950年,俩人在四平市207医院X光室工作,1967年赵显奎转业退伍到贵州安顺市,今年应该80多岁了。
“我们帮你寻亲”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相聚,本报开通了“寻亲”栏目,在辽沈地区以及全国地区开展“帮你寻亲”活动。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想寻找失散多年的子女、兄妹、同学、战友等,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期待所有失散的亲人告别离散的痛苦,早享团聚的喜悦。本栏目联系方式为024-96006。想帮助他们寻亲,还可以下载、关注本报多个新媒体平台:ZAKER沈阳、聊沈客户端、辽沈晚报官方微博,转发有关寻亲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