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鼓励个人开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场所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刘桐) 沈阳鼓励生鲜食品店、便利店、家政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大众浴池、维修等各类生活服务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近日,沈阳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力争实现沈阳市生活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成长,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消费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生活
社区增设便民网点、缴费终端
鼓励生鲜食品店、便利店、家政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大众浴池、维修等各类生活服务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建立便捷高效的居民家庭服务网络,提高护理、中介、咨询、租赁、物业管理、车辆保养服务质量。面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助理、营养饮食料理、医疗保健咨询、服装搭配建议、衣服家具保养、出行方案设计等综合性家庭服务。
增设便民网点、社区银行、缴费终端等便民设施。
-健康
鼓励民营资本在新城办三级医院
沈阳市将打造成东北地区医疗诊治中心。鼓励民营资本在蒲河新城、永安新城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城、新市镇举办三级综合医院。
在市和区县(市)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市妇幼保健所设立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
-养老
建成80~100个社区养老中心
支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订餐、助浴、助洁、助医等定制服务。建设社区老年人、残疾人活动场所便利化和无障碍设施,逐步实现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居住。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养老服务热线,到2020年全市建成80~1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鼓励个人开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场所,支持专业化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家政和物业等企业举办规模化养老机构。
鼓励养老机构开发养老服务产品,逐步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护向精神慰藉、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法律服务、信息咨询、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方面服务延伸。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旅游
发展工业、低空飞行等旅游
到2020年,沈阳旅游业总收入力争达到2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发展商务游、购物游、会展游、研学游、文化游、工业游、体育游、低空飞行游、休闲农业乡村游等旅游项目。
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机场、火车站、商业街,建设“盛京好贺儿”特色旅游商品精品店和旅游商品购物街(区),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沈阳旅游商品网上销售平台。
分类推进旅游景区门票及相关服务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开具备市场化条件的景区门票及游览服务价格。对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及景区内垄断经营的相关服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管理。
-文体
力争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
鼓励利用公共绿地、沿河沿湖水库堤坝滩地等建设体育设施,支持改造旧厂房、废弃锅炉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
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600平方米以上。
-批发零售
发展“微生活”“云社区”
发展社区商业,促进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社区菜店等业态发展,发展“微生活”“云社区”等新兴社区服务模式。使用智能包裹箱,建设快递公共服务站点。
发展“互联网+批发零售”模式,支持实体店通过互联网销售商品和服务,推进无店铺销售、3D网上商城、APP项目等电子商务应用。
-住宿餐饮
开发私人定制弘扬“老字号”
开发私人定制、中央厨房、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
发展传统餐饮,弘扬辽菜文化,传承著名小吃,做好“老字号”的保护与宣传。
推动住宿餐饮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手机客户端、美食消费网、微信微博等现代化手段,提供在线点餐、网上订房、移动端支付等服务。
-教育培训
本科高校设家政学、社会学专业
成立区县(市)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屯)学习点,构筑多样化社区居民终身教育平台。
建立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机制,促进高等院校开设社区教育课程,立足社区居民,提供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幼儿教育、养老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
打造一批家庭、养老、健康、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生活性服务示范教育培训基地。
鼓励支持本科高校开设家政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鼓励支持职业学校围绕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等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