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老楼楼道变“小清新”
楼道里的画出自社区志愿者之手-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闻英奇摄
住宅消防大排查
关注清理楼道杂物
新闻回放:本月起,沈阳市开展冬季火灾防控雷霆行动,2月1日前完成对全市居民住宅小区突击清查。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闻英奇)连日来,沈阳持续开展清理楼道杂物的“雷霆行动”,其间大量隐患被清理。与此同时,几天来沈阳又发生了2起因楼道杂物起火的事件。
“来看看我们的社区吧,楼道有居民管理,社区里变化老大了。”昨日,家住沈河区康壮社区的蔡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在社区治理的楼道情况,希望能够给沈城的社区提供一些借鉴。
居民:志愿者楼道里绘图美化环境
昨日记者来到沈河区杏林街成平一巷康壮社区,找到了今年66岁的蔡景林先生。“该小区已有近30年。我们社区楼道可干净了,包括租房客也参与到清理楼道中来,这就是变化。”蔡先生说。
蔡先生带着记者在多个楼道内查看,记者注意到在楼道内张贴着幸福社区展示板,上面标明了包括常用电话、文明公约、广告信息等服务内容,在通向二楼的缓步台墙壁上还张贴了本单元“一长四员”负责人信息和工作职责,并列明楼道卫生责任区划分,细化到每个楼层居民的工作内容,包括清扫楼道、清理杂物、清理小招贴、擦楼梯扶手、报箱、窗台、玻璃、暖气管线等。记者走了四个单元口,每栋楼楼道内地面都很干净,各楼层基本无杂物堆放。
按照蔡先生指引,记者注意到,小区内有些一楼的楼道里绘制了图画,蔡先生说,这是社区志愿者画上去的,美化了环境。有的年轻住户表示,这楼道旧貌换新颜,现在还有点小清新的感觉了。
社区:居民自觉保持楼道清洁已成习惯
在楼道清理工作上,社区书记冯丽霞感触颇多:“当初真的很难,多年的垃圾都堆在楼道里,每天还要忙着其他工作,家人照顾不上,清理楼道还要加班加点……”
最初居民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清洁楼道都没当回事,逐渐地有居民询问,是不是又要来领导检查工作,时间长了逐渐有居民加入进来,随着居民自觉加入到清理楼道,他们的行动又影响到楼道里的其他居民,大多数人都参与其中,整个楼道的人就产生了自觉保持楼道清洁的意识,时间长了就逐渐形成习惯。
冯丽霞介绍,在楼道杂物中自行车占了主要部分,现在小区里安装了固定车位,加上居民自治安全团队的监督,居民都能够将自行车锁在楼道外,今年社区还将统一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放自行车、电动车。
-社区经验
酸菜缸最难清理遇“钉子户”不硬来
在楼道清理过程中,哪些物品较难处理?是否遇到过“钉子户”?楼道清理如何杜绝“一阵风”?昨日,康壮社区书记冯丽霞介绍了她们的经验和感受。
1.遇“钉子户”咋办?
这种情况我们也遇到过,居民不配合清理,这个时候通常是我们社区包片的工作人员前往反复说服,实在清理不了的就先放一放,找机会再劝说争取居民能够自觉清理。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清理一户老人堆放在楼道里的杂物时,老人坚决不同意,但老人的子女看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后,主动说服老人清理了楼道中的杂物。
2.哪些物品较难处理?
酸菜缸。北方人喜欢腌酸菜,酸菜缸基本上都放到楼道里。目前清理比较费劲,只能让居民将酸菜缸转移到角落,而后细心与之沟通。
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闻英奇
-专访·沈河区委副书记杨文凯
有些问题应由职能部门管理
楼道清洁并非康壮社区独有,沈河区“楼道清洁革命”在2014年就已展开。昨日,主抓该项工作的沈河区委副书记杨文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沈河区的楼道革命能够推广开总结了3个思路。
杨文凯直言,初期遇到的阻力很大,基层反映问题多、群众不配合、干不了,“当时的办法就是,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就当愚公,来感动别人。”另外,他表示,在具体工作时,要梳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小区楼道的有些问题应该由职能部门管理。
促进居民自治
进而形成长效机制
杨文凯说,实现长效机制还得促进居民自治,让政府管理与自治管理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沈河区在“楼道清洁革命”目标考核内容明确3个标准,平面立面无灰尘;楼道不许有乱堆、乱放、乱挂杂物;雨搭灯、楼道灯、电梯灯三灯亮化。每个社区干部人均包13个楼道,干部无法完成13个楼道的全部卫生,那就促进居民自行清理楼道内的杂物,社区工作人员应有策划、组织、动员、发起群众的义务。
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
楼道配“一长四员”
杨文凯说,实现居民自治外还需要加入志愿者服务体系,现在沈河区的社区普遍建立了志愿者服务体系,每个楼道都由居民组成“一长四员”配置,也就是一名楼道长,一名安全员、一名保洁员、一名巡视员、一名监督员。此外,沈河区还实现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机关干部、驻区单位、志愿者在每个周六早9点到11点都会出现在楼道进行义务劳动。沈河区还动员学校教师、学生加入进来,教师完成自家门前清理,学生变成了家庭环境卫生宣传员,促进全家加入到楼道清洁中来。
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闻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