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修路感恩 7年填平743个坑
新民市红旗乡74岁的杜井先义务将乡路及村路的743个坑修平,图为村民去种地的必经之路,雨后出现泥坑。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陈靖姝 摄
七年前,土路上出现了他瘦小的身影,当时村里人都觉得他和老伴是因为小女儿的死受了刺激。
七年后,村里的瓜农、客车的司机、路过的车主,方圆20里没有人不对他竖大拇指。“只要下完雨,第一个想到修路的老头。 ”在新民市红旗乡的某个村道上,“肯定能看到他。 ”
“这是第743个坑……”
昨日,记者按照微信网友指引找到这位74岁、被大家称为“路仙”的杜井先老人。在一条柏油路的尽头,老人刚刚填平了一个近一米见方的坑,堆满皱纹的脸上夹着汗水,他说,“这是第743个坑……”
见到杜井先是上午10时许,阳光照在身上感觉发烫,身高不到1米6的他推着一辆锈迹斑斑的手推车,驮着一把铁锹、一把镐头、一把多齿耙和一小堆剩下的碎石头,准备回家给妻子做午饭。除此之外,车上还有他出门必备的行头——“什锦大书包”,里面放着两大瓶白开水和两个玉米面大饼。
这距他家有3里路,连续一周的阴雨天,让他一直惦记着路上的坑,“早晨6点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正跟我想的一样,这个坑变大了,得赶紧填平。 ”
女儿一睡不起“老伴疯了”
两棵杨树中间的铁门歪扭地开着,小他8岁的老伴笑呵呵地从门口的石头上起身迎了上来,“回来了,进屋吧。 ”虽然吐字不是很清晰,但杜井先明白,从早晨他出门后,老伴儿一直在那等他。
老两口三个女儿,老大和老二远嫁到外市,2005年小女儿“一睡不起”让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平添了悲凉。
杜井先回忆,那年7月份,小女儿是在睡觉时死亡的,“这不是意外,女儿在10岁的时候就心衰,只是没有钱带她去大医院治病。 ”
这时候,杜井先的老伴拿来了自己要吃的药,“女儿死后,我就整天在地上爬,有时候翻墙出去,他一直不敢离开我,如果没有老伴,我就指不定啥样了。”外地口音再加上生病后的吐字不清,她的话要杜井先“翻译”给记者。“白发人送黑发人,当时天像塌了一样,老伴疯了,我也得了脑血栓,整整两年时间,老伴的精神状态让一家人不知道怎么办。 ”
是政府免费给老伴治好
杜井先笑了,露出一口假牙,“我没想到的是,在我最难的时候,政府将老伴送到了沈阳市的一家精神病医院,免费治疗两个月后,老伴好了,就是因为这,我知足了,我要回报社会,别的我不会,力气活还可以! ”
杜井先的老伴一直盯着他,脸上挂满了笑容,“我很佩服他,自从我生病,都是他做饭洗衣服,然后去修路,我能做的,就是忘记小女儿,开开心心地跟着他过日子。 ”
当问起杜井先为什么选择修路时,他站起身,指向家门前的一条柏油路,“这是2013年新修的,在没修之前就是土路,最难的是村里的瓜农,到了西瓜成熟的季节,没有车愿意开进来收瓜。 ”
在杜井先的记忆里,7年前的这条土路,遇到雨水不是坎就是沟,瓜农们都是自己将西瓜装车往外运,“车过去了,路上一片红色,西瓜全摔碎了……”
“孩子们种地不容易,还得自己把瓜运出去,看着碎了满地的西瓜,心疼啊。 ”杜井先坐下后,右手拍着大腿,“我要修路! ”
5年刨石运沙修出3里路
杜井先下这个决定时没有给自己期限,2008年6月起,每下完雨后他就出门修路,起初大家对他冷言冷语,“这人有问题”,甚至还有人会跟他吼,“你修了还不如不修呢,耽误过车! ”
“但我要坚持我想做的,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此后的五年里,杜井先从自己的家门口开始修,抡大锤刨碎高出土路的大石头,装车后再卸到泥坑里,然后用沙土填平。到2013年政府给铺柏油路前,他一直修到了距家三里地的南岗村。
杜井先说,“这条路上一共340个坑,修过最大的坑用了一拖拉机石头还没有填满,石头是同村的刘玉河帮忙拉的,从最开始大家的不认可,到现在有人帮忙拉石头,甚至大家见到我都会停车,然后摇下车窗对我竖大拇指时说一句‘路仙,又看到你了’,我真的很知足。 ”
客车:还去新民不,免费
杜井先家里没有电视机,家具都是他50年前结婚时候清一色的木箱子,房脊上有几处被水泥抹过的痕迹,“这是下雨时漏的,我自己抹的水泥,后来同村修房顶的给我重新铺上铁板,现在整个房顶都不漏水了! ”
杜井先修路时,开往新民方向的客车司机向他打招呼,“一看到水坑就合计你也该出来了!还去新民不,免费拉你去! ”杜井先说,“我很知足,现在路平了,骑摩托车的不用躲着水坑走,客车不至于那么颠簸了。 ”
对话杜井先
记者:对自己修过的坑的数量怎么记得那么清楚?
杜井先:年头多了,虽然铺上了柏油路,那些坑在哪我都能记得。
记者:工具都是自己买的吗?
杜井先:嗯,3把锤子,8个轮胎,都不贵,我虽然是低保户,但这个买的起。
记者:7年里受过哪些非议?
杜井先:(笑出了声音)不记得了。
记者:想过放弃吗?打算干到什么时候?
杜井先:没想过,干到不能干为止吧。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陈靖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