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联网+”医联体 从根本解决看病难

25.01.2018  08:11

  “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是分级诊疗的美好愿景,也是新一轮医改的重要方向。”1月24日,市人大代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院长曾宪东在接受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采访时建议,积极借鉴其他城市的“智慧医疗”、“云医院”模式,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以市级医疗机构为载体,组建以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为重点的区域协同医联体,利用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和纵向流动,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曾宪东介绍,医联体建设有很多尝试,但有一些瓶颈问题始终无法突破,严重阻碍了分级诊疗的有效实施。例如:检查结果不能互认;远程会诊无法全面铺开;传统的查房、指导等形式不能有效快速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水平;转院手续繁琐,对接困难等。

  他认为,“互联网+”医联体的构建是在“智慧医院”建设的总体思路下,实现传统医联体的“现代版”、远程医疗的“升级版”和“云医院”的“现实版”。这是破解难题、突破瓶颈、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促进分级诊疗落地的最佳途径。

  “互联网+”医联体是通过构建区域信息“云平台”的模式,利用区域卫生专网对接区域平台,医联体内各级医院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就诊协同、检查协同、上下转诊、统一支付、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监管决策。

  曾宪东提出,以三甲医院为龙头,联合区域内2至3家二级医院、20至30家社区医院及若干乡镇卫生院,构建业务托管型的“互联网+”医联体。在保留医联体内各医院体制不变、人员不变、政府投资模式不变、财务独立自主不变的情况下,由三甲医院对医联体内医院进行管理和技术层面的全面托管,但不参与各医院的利益分配。即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专科扶持、技术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医疗技术能力,保证更多的常见病患者可以不出街镇就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此外,通过三甲医院检验、超声、影像、病理等医辅科室依托远程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关于“互联网+”医联体的预期目标,曾宪东认为有两大方面:全面盘活各级医疗机构,根本性改善老百姓就医难题。医改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让群众、医疗机构和政府都满意,“互联网+”医联体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唐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