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体现环保理念

20.08.2015  10:12

  道路工程建设,是开展示范区建设最为重要的先导性与基础性工作。同时它作为省重点民生工程,对于惠及沿岸群众,进一步拓展辽河治理空间,带动两岸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道路一期工程总计306.6公里。其中盘锦市段总计125.6公里,起于辽河林丰路大桥,沿辽河顺势而下,左岸止于接官厅,右岸止于盘山县渔港监督处,主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工期为2年。时间紧,任务重,一场道路建设攻坚战在2014年春节之后拉开大幕。 
建设难度最大 
        125.6公里,一半以上都是无堤段,要在地质条件极差的烂泥地里穿过,给道路设计、材料运输以及施工技术要求,都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采访中,盘锦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处一位资深工程技术人员如此评价:“这是盘锦有史以来,建设难度最大的一条公路!  ” 
        路基作为公路的关键部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道路的强度和耐久性。在路基整形过程中,由于施工地段多处于低洼湿地,路基土含水量很高,施工单位不得不采取翻拌晾晒的办法降低土壤含水量。晴天晾晒,短时间内只能把表层晾干,还要把底层的土翻倒上来继续晾晒,如此反复,直到达到施工要求,再用机械平整后分层压实。“这项工作虽然费工费力,却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路基稳定。  ”在运料填筑过程中,作业面狭窄也带来不小的麻烦。多处地段只能容许一辆机动车通过,而且要调转车头以退为进;为提高效率,加大资金投入,作业方在路段上每隔500米就修建一个错车台。 
        滨海地段空气潮,风力大,蚊虫多,无水无电等恶劣条件也带来诸多问题。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没有怨言,攻坚克难。据了解,在已建成的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道路一期工程盘锦市段中,施工单位共建设左岸61.7公里,右岸62.2公里,连接线1.7公里,桥梁13座,涵洞77道,穿堤构造物10座。 
注重湿地保护 
        盘锦地处三大河流入海口,是举世闻名的湿地之都,拥有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最大面积的芦苇荡,是辽宁乃至全国重要的湿地生态屏障,是中国北方生态示范区建设第一市。有280多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北亚地区野生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是黑嘴鸥、震旦鸦雀等濒危鸟类的理想栖息地。环保工作,尤显重要。 
        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道路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特别注意加强湿地保护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自觉。在道路设计阶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多次到现场实际踏勘,力求利用原有堤坝和道路,减少对湿地的影响和破坏;反复选址,设计验算,确定最佳湿地保护方案。 
        “我们在施工中,时刻强化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  ”据介绍,在建设中,施工单位采取了所有能够想到的注意事项:尽量降低施工噪声;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严禁向沿线河流及周边水系倾倒残余燃油、机油、生活垃圾、建材废料;运输和堆放水泥、混合料等物资,采取篷布遮盖、表面潮湿处理等措施;在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湿,敏感路段增铺草垫,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配置沥青烟净化装置。 
        项目完工后,施工营地、施工场地拆除相关场房设施,破除硬化场地,清除各类生活、生产垃圾。在生态脆弱地带设置了禁止鸣笛、向车外抛物、投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标识。 
        同时,施工单位按照“环保绿标路”标准,安装了各类设施并实施管理。  120多公里路段上,处处可见建设者保护湿地的责任意识和生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