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项目缺经费 互联网巧搭台

27.10.2015  11:48
    “以前从没想过,还可以这样筹款。”广东的周振江表示,过去他主要靠参加公益项目评选获得优胜奖金,来支付其环境教育项目开销。前不久,他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名为“孩子成长不能缺绿”的环境教育项目网络募捐,并募集资金4692.18元。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募捐推动环境教育活动开展的民间组织逐渐增多。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打造各自的公益平台,联合各类公募机构,让公益项目与捐款人在网上实现对接,发挥民间公益潜力。

网络募捐打破地域限制,发挥民间公益潜力

说实话,在瓶颈期,项目组的每个人都很难受,想到放弃。”大学生林奕欣说。今年上半年,他所在的厦门理工学院创行协会到社区宣传厨余垃圾发酵堆肥,希望结合EM菌厨余桶赠送,开展家庭堆肥试点。然而,居民对此反应冷淡,配合度并不高,项目资金也难以为继。

山重水复之际,这群大学生想到了网络募捐。通过网络扩大宣传面,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同时募资购买厨余桶和菌糠。募捐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约一个月后,就顺利筹得超过1.5万元,253人捐款。“其中80%都是我们不认识的人。”林奕欣说,一些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的校友还在募捐页面上留下联系方式,表示愿意帮助或参与。如今,项目组转变思路,在校内宿舍推广试点。

以网络募捐盘活环境教育公益项目的案例并不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发起的“10元给未来上环保课”项目获得130余万网友的捐款,现已筹得近400万元;环保组织深圳绿洲公益发起的“小厨房也有大公益”环保酵素推广项目,在线上筹得超10万元。

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公益慈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龙庆刚说。

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巨头相继打造了公益平台。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公益平台,已获得超过1.2亿人次捐赠,捐赠总额超过3.6亿元;腾讯公益平台的捐赠人次达4200余万,善款总额逾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公募机构,个人或校园社团、公益研究机构等非公募机构,也可以依法依规在网络发起募捐项目。以腾讯公益的乐捐平台为例,个人发起者必须实名注册,非公募机构则要在线上提交信息及证明材料,获得认证。公募机构发起的项目,经乐捐平台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即可开始募款。个人或非公募机构发起的项目,先由公募机构评估,获得其支持后,由乐捐平台工作人员审核。在这种情况下,善款由支持的公募机构接收,募款结束后再与项目发起方确认并执行拨付。

这种网络募捐模糊了公募和非公募的概念,也打破了对环境教育机构的地域限制,使其能面向全国公众募资。”龙庆刚表示,有些项目若按传统模式找企业沟通、向有关机构申请,要么很难得到资金,要么募资速度慢。但在网上募资就完全不同,它突破了企业捐赠资金不足等瓶颈,为环境教育公益策划的实施创造更多可能。

网络募捐为公募和非公募提供了对接渠道。”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的钟嘉辉说。

今年9月,腾讯公益还发起了“99公益日”活动,联合百余家公益机构,整合微信、大众点评等线上资源,打造“互联网+公益”行业方案。作为重点支持项目之一,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发起的“一棵树再造故乡”项目不仅获得网友们的捐款力挺,还获得了腾讯基金会的10余万元配捐和20万元推广基金。

解决的不只是资金,更多的是项目推广和意识培养

99公益日”期间,来自浙江的姚女士为“10元给未来上环保课”项目捐款,并以此作为送给儿子的特殊生日礼物。她希望,孩子长大后的天可以更蓝、水可以更清、空气可以更清新。

网络募捐不仅有助解决环境教育项目的资金困境,也有利于推动公众对环境教育的认知、认可和支持。

在传统募捐中,环境领域的募捐相对困难。”钟嘉辉说,因为公众更多地关注医疗救助、教育等泪点、痛点突出的领域。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而网络募捐即便单笔捐赠金额常常较小,也不失为一种项目推广形态和公众意识培养渠道。

大家你3元我5角地捐,既增强了项目参与感和互动性,也能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深圳绿洲公益的陈小英说。

网络募捐不仅培育了一种新的项目设计、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模式,还以开放的方式做项目,由点对点的大客户捐赠,变为广泛的公众捐赠。

最重要的不是捐赠资金的数量。我们更珍视项目捐赠人,这是最真实的支持,也是最好的项目影响。”龙庆刚说,加强对捐赠人的维护将成为新课题,应当通过与这些捐赠人互动,培育忠实的环保支持者。

不少网络募捐项目发起人也认为,捐赠人是重要的“种子”。他们对环境项目的好感、对环境议题的关注,都有可能在未来转化成形式更多样的环保公众参与行动。

在龙庆刚看来,网络募捐未来势必蓬勃发展。一方面,环境项目捐赠人和受影响人群很多都活跃于网络,如果在网上推出项目,就能影响这些人、扩大项目影响力、推动环境公益机构的持续发展。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去年发布的大数据报告显示,在网络募捐者中,15岁~29岁年龄段捐款人群占比79%。另一方面,随着环境意识的提升,公众参与支持环保公益的愿望会越发强烈,环保组织通过网络募捐等方式推介优秀的环境教育项目,恰能让公众的环保热情得以释放。

网络募捐并非“万灵丹”,应建立可持续的资金链

网络募捐对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助益颇多。但将其视作解决一切资金、推广问题的良方,便过于想当然了。

有的环境教育机构采用网络募款,却无法顺利筹达目标金额。例如,“孩子成长不能缺绿”环境教育项目,虽然通过网络募资4692.18元,但与原定的5万元募款目标仍相去甚远。

在公益圈子里做项目募捐,常常是你捐我的项目、我捐你的项目,效果并不好。”周振江反思,募捐结果未达预期的原因之一在于项目有效推广不足,没有切中学生家长等与项目相关群体。此外,项目文案编辑不佳,也降低了其吸引力。他希望,今后能得到更多相关指导。

经验相对丰富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则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为了扩大“一棵树再造故乡”项目的影响,龙庆刚和同事们争取到了在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京东众筹等多个网络平台做推广的机会,并利用世界环境日等不同时间节点,上线子项目。今年春节期间,还与新浪微公益合作,推出“你最想念家里的”讨论话题,并邀请明星王丽坤支持,通过话题传播带动公众关注支持这项环保项目。

采访中,不少网络募捐项目发起人反映,环境教育项目不能永远只靠向网友募款来维系。

一方面,项目的网络募捐频率如若过高,容易滋生网友的捐款疲劳。陈小英笑称,有段时间都不敢刷微信朋友圈,因为公益领域的朋友们都在朋友圈上展示项目、筹集款项,一片劝捐之声。

另一方面,环境教育项目也应当创造更为健康、可持续的资金链。例如,林奕欣已联系当地肥料生产加工企业,待参与者厨余堆肥成功后,将成果送去进行肥力检验,与市面上销售的肥料肥力作对比。有了这项检测,同学们既能进一步总结堆肥经验,又能更好地向居民推广,同时,还能将堆肥成果售予当地果农或制肥企业,取得收入。陈小英也计划向爱心企业、餐馆等销售居民自制的环保酵素,以维持项目运作,并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

新玩法

你走一万步 企业捐两元

动动手指,可以在网络平台直接向环境教育项目捐款;迈开步子,捐献步数,也能转换为资金支持。

今年,微信运动、咕咚运动等走路软件大热,人们在行走健身的同时,也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晒步数。“必胜客绿色小超人”项目就切中这个潮流,将互联网、公益与健身做了结合。

这个环境教育项目通过线上募资,支持线下课程的教材印制。项目与腾讯“益行家”活动结合,公众通过微信运动等计步软件,链接到腾讯公益平台,每向这个项目捐出1万步,必胜客公司就为项目配捐两元。

这种模式赋予了公众走路以公益内涵,网友还可以通过社交平台秀捐赠,并带动企业支持项目。在社交化、互动化氛围中,随时随地、便捷无负担的“随手公益”正逐渐成为一种快乐的生活常态。

小链接

商业化运营或是有效补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教育项目能否商业化运作?

当然。这有助于项目可持续开展。”田晨说。今年上半年,田晨与几名伙伴共同注册成立了企业——不一乐乎自然学校,提供环境教育服务产品。相比于环境教育的民间非企业单位,田晨认为,环境教育企业无论在注册便捷性、后期资金运作还是延揽专业人才上,都更有优势。她花了1个月,完成所有企业注册手续。若注册民非,恐耗时更长。“而且,国家当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田晨说。

王彬算得上田晨的同行。他所在的优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带孩子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体验和感知世界。在他看来,环境教育企业的资金掌控自由度高,拨付程序较为便捷,有利于项目的快速开展和推进。王彬认为,商业化运营的环境教育项目是对传统校内环境教育的有效补充。

近年来,开展自然体验夏令营、古村落游学等活动的环境教育企业数量大增,越来越多家长愿意为优质的环境教育产品买单。不少家长并不在意活动组织方是企业还是公益组织,而更看重课程和服务的质量。

眼下,田晨和伙伴们正在测算市场规模、撰写商业计划书,争取他们的第一笔天使投资。但是也有人质疑,商业的逐利性会否模糊了环境教育纯粹的本意?

对此,田晨有自己的观点,她说商业化是一种手段,在市场竞争中,盈利与否取决于产品质量,所以,把环境教育做好,才能有市场吸引力。

王彬也表示,商业化运营会加速对公众环境意识培养,让社会链条更开放,让更多人参与、认同。这和开辟网络公募,让全民参与其中有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