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讲武堂首期炮兵学员

19.05.2015  14:36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昨正式开馆,曾与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并称“四大军官学校”——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上午,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东北陆军讲武堂学员后裔代表、驻沈部队官兵,及上百名市民到场观看开馆仪式。作为东北地区抗日英雄的摇篮,东北陆军讲武堂的背后,是一段永远被世人铭记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和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开国上将吕正操毕业于东北讲武堂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坐落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现存青砖瓦房面积730平方米,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东北陆军讲武堂1907年建立,1931年停办,先后存续了24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军事人才,是近现代东北地区历史最悠久、培养军事人才最多、地域特点最突出的军事教育机构,在东北乃至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三所军校一起,并称为当时的“四大军官学校”。

  在东北军中,上自最高统帅张学良,下至连排长,大多数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其中张学良是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员;著名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黄显声、冯占海、王德林、唐聚五、郑桂林等均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特别是新中国开国上将吕正操,万毅中将以及管松涛、贾陶、沙克等12位少将也都毕业于此。

  马本斋与“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昨日,不少东北陆军讲武堂学员后裔也来到开馆仪式现场。冯占海(曾任东北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被称为“吉林抗日第一人”)的三儿子冯树棠,今年已经81岁。冯树棠回忆道,“当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父亲举兵抗日,日军对父亲进行了三次威逼诱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了,这跟他在东北陆军讲武堂接受的教育分不开。”

  “抗日英雄马本斋也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马本斋的族弟马维启老人告诉记者。1921年马本斋流落到东北,在四处流浪之后,他投身奉军,被选到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在不抵抗命令下,他弃官离职,回到了故乡河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本斋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支以回族青年为主的回民支队共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使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