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葫芦岛全民植绿迈向生态城市

25.11.2015  11:54

 

 
核心提示
  “身体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味。 ”一段时期以来,家住葫芦岛兴城市的刘先生养成了每天快走健身的好习惯。离城区不远处的首山郁郁葱葱,移步异景,令人流连忘返,成为刘先生最喜欢的去处。
  绿有神韵,绿可怡人。绿色最能体现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灵秀俊俏,显露其勃勃生机。近年来,以“建设海岸森林城·打造生态葫芦岛”为基本目标,葫芦岛在全市鸣响党、政、企、军、民同心共建生态文明的绿色协奏曲。
  树绿了、天蓝了、水清了。让百姓亲山近水,让市民更加亲近自然,无论是当地市民,还是到葫芦岛旅游、休假的客人,在浓浓绿意中不断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而绿色福利是可以共享的,葫芦岛这座城市因为森林城市的建设,正发生着完美蝶变。
  宜居城市 绿色梦圆
  葫芦岛又添一张国家级名片! 11月24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葫芦岛等21座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殊荣。
  葫芦岛建市以来,一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林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态需求的提高,市领导逐渐认识到,现有的绿量无法支撑所需的大生态格局,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现有管理机制不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如按常规发展就是停滞,就是后退,必须在生态建设上创新机制,加大力度,超常规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统一思想,2011年末,葫芦岛市第四次党代会做出了“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决策;2012年1月,“创森”工作写入葫芦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并随即召开千人参加的“创森”动员大会。 “创森”冲锋号吹响。
  其实,葫芦岛已经有很多块“国字号”招牌:“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等等,然而,他们却对“国家森林城市”尤为看重。因为“‘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国最具权威性、最能反映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城市荣誉。是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最高评价,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
  “我们绝不要为了‘创森’而‘创森’。要始终坚持‘抓发展首先抓绿化,抓绿化就是抓发展’的绿色理念,把森林作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把 ‘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名片,把‘创森’工作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作为一项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千秋大业抓紧抓好。”时任葫芦岛市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的都本伟强调,“要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上升到全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为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紧要之务,全力加以推动。
  城乡统筹 全市一盘棋推动“创森
  “身边有绿意景观,心情都不一样。”近年来,结合城市美化、绿化升级改造,葫芦岛新老城区同步实施环城林带、公园游园、休闲广场、城市出入口及街路、居民小区、单位庭院、水岸等绿化工程。在建设五里河、连山河、月亮河等城中河带状公园的同时,新规划建设茨山河带状公园、海滨栈道公园、兴城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卧龙沟森林公园、轿顶山公园等5处公园及湿地公园。不单是城区,行走在葫芦岛辖区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沿线,更有绿色入眼。新增绿化里程1142.9公里,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89.08%,一条条绿色长廊让人惬意、舒服。
  点燃绿色梦想,是为了点亮生活。打响“绿色”战役,葫芦岛坚持把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结合起来,把植树造林与美化家园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党委、政府引擎作用,全市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创森”工作例会制度、调度制度、市与县(市、区)联动制度和定期检查督查制度,对“创森”工作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实行奖惩。
  运行机制完善,按照“绿色休闲海滨城·生态宜居葫芦岛”的建设理念,重在城乡统筹、点线面结合,全市一盘棋推动“创森”,葫芦岛科学编制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坚持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葫芦岛市明确林业生态、林业产业、生态文化、支撑保障四大体系的建设思路,并依此确定了“一核、三星、两屏、三网、多点”的建设格局。一核为连山、龙港、兴城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大城区绿化,三星即南票、建昌、绥中三个卫星城区绿化,两屏指山区生态屏和沿海防护屏,三网是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防护林网,多点则是村镇绿化、苗圃和林业特色经济林产业点协同发展。确保 “创森”有的放矢,葫芦岛顺势实施城市森林、森林村庄、绿色廊道、青山工程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
  “创森”归根到底是一场全民战役。在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科技推广之外,在投入方面,葫芦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社会融资”等途径筹资筹劳,按照“谁承包、谁经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全社会投入林业建设。
  城市乡间,全城植绿。 “创森”以来,全市共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达到50.15亿元,而效果更是显而易见。2011年至今,葫芦岛市年均新增造林面积3.9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16%,比“创森”之前提高6.5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2.1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6平方米。全市形成了道路水系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
  山川美了 百姓富了 城市实力在提升
  雪后的葫芦岛市连山区山神庙乡北四屯村,银装素裹。绍华中草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绍华指着整齐划一的杨树林说:“雪下还有大世界。 ”这里2013年就建成面积达500多亩的林下苦参基地,每亩年纯收入2180元。今年苦参种植面积更是达到3000亩,总产值3000多万元。现在入社农户达300多户,种植苦参,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甜蜜。
  “不单为了‘创森’而‘创森’,葫芦岛得到更多。 ”葫芦岛市林业局局长张振勤介绍,“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进程中,努力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景观,让市民群众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语,我们始终坚持以林为本、创新驱动,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的确,细细品味葫芦岛“创森”战果,不难发现这场“绿色”战役之后,全市处处弥散着浓浓的绿色馨香。把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结合起来,把植树造林与美化家园结合起来,积极建设绿化景观、完善绿化设施。通过“创森”,葫芦岛成功创造出碧水绕城、城在林中、山水相依、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与“创森”同步,葫芦岛实施“蓝天”、“碧水”两项生态治理工程。近3年来,全市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5%,境内主要河流及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Ⅱ、Ⅲ类标准,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4%,土壤流失量减少499.15万吨。
  处处有美景,满眼皆绿色,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科技支撑”措施,大力推广核桃、板栗、大枣、大果榛子等名特优经济林树种,推进“一县一业”发展战略。通过“创森”,葫芦岛市经济林达到14.36万公顷。
  依托“创森”效应,打响“生态宜居滨城”城市品牌,葫芦岛还吸引西门子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森林自然风景名胜区及地质公园达到8处之多,葫芦岛文化旅游产业也借助“创森”迅猛崛起,近年来旅游业年均增速达到30%。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创森”,市民群众幸福指数提升的同时,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明显减少,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主动保护森林绿地已成为自觉行动。据调查,葫芦岛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连续5年在90%以上,群众对 “创森”的支持率和满意率均达92.3%以上。
  绿色福利不仅可以共享,更会永续。因为“创森”,葫芦岛还会创造更多的精彩。□赵 爽/本报记者/翟新群/李万东
  葫芦岛滨海栈道龙回首段成为游客必行之路(资料片)。 本版图片均由赵爽、本报记者李万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