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路子迈开步子

03.07.2018  17:46

麦收一晌,虎口夺粮”,全国大面积的“三夏”大会战已经结束。回顾今年的“三夏”,山东省郯城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阔的麦田中机声隆隆,小麦收割机作业后,成片的小麦瞬间被一分为二,籽粒部分汇集到粮仓、秸秆部分被粉碎后平铺在麦地中间;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秸秆打捆机紧随其后将粉碎的秸秆捡拾、打捆,原本散落的秸秆变成了结实的麦秸捆,紧接着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将玉米种播下。过去忙忙碌碌的“三夏”,如今农民在地头谈天说地的功夫就一气呵成的结束了。小麦收割机、秸秆打捆机、耕整地机、播种机、植保机械等组成的一条龙作业为郯城的“三夏”打上了全程机械化的标签。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郯城县主要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近年来,该县以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契机,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整体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县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2%,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7.4%,郯城县被评为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保姆”统包揽一条龙服务真叫好

6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郯城县马头镇前赵村灯光闪耀,机械轰鸣,原来是浩鼎农机合作社的社员正在稻田中忙着帮农户插秧。“三夏”小麦收割任务完成后,郯城县的农机合作社一点没休息,紧接着又投入到夏种夏管当中。近两年,随着郯城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地里收耕种甚至连育苗都可以交给农机合作社完成,而农户就可以坐在家中“享清福”,当地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这些农机合作社为“机保姆”。

机保姆”包揽农活,一亩地从育苗到插秧200元左右,而人力需要工钱300元左右,不仅提高了机械化操作效率,壮大了“机保姆”队伍,而且还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我们合作社托管了1.6万亩土地,为农户从耕种收到田间管理、烘干等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过去‘三夏’怎么也得半个月的时间,现在3—5天完活了,农民也不累,我们合作社也有奔头。”郯城县恒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永说,“下一步,我们合作社要以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发展稻米深加工等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

收耕种为一体的优质服务模式推广,不仅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地难的问题,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郯城县农机局局长杜秀龙表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推动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还打造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在当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情况下,这些人将成为未来农业的领军者。”据了解,郯城县是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00个试点县之一,该县今年首次将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农机大户纳入培育认证新型职业农民范围。郯城县首批认证的250名新型职业农民中,有25%以上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机大户或者农机合作社负责人。

郯城县泉源乡泉东村张文是一名农机大户,家里拥有一台联合收割机和一台旋耕机。他多次参加县里举办的农机培训班,系统学习了农机维护保养知识、故障诊断与修理、农机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后,成为一名拥有“上岗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了培训之后,感觉自己也提升不少。过去对于觉得有台农机就能下地揽活了,现在我可不这么想了。要想发展农机事业,还是得有规模,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加入‘机保姆’的行列中。”张文说。

“1+1+1”模式好处理秸秆不留烟

提起曹志龙,在郯城农机圈里也算是个名人。1990年出生的他还不到30岁,却已经在农机行业闯荡了不少年。由于父亲是一名农机手,他从小耳濡目染,高中一毕业就跟着父亲干起了农机,经过几年的发展,他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销售公司,可谓风生水起。“这几年,整个农机行业不太景气,农机公司的销售也不太乐观。”曹志龙告诉记者。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瞄准了秸秆。“过去,农村收完地,那些秸秆就一把火烧掉,污染环境不说,也浪费了秸秆这个资源。去年,我成立了小曹秸秆收储中心,采用‘1+1+1’模式处理秸秆,不仅保护了环境,也增加了收入。”

曹志龙口中的“1+1+1”模式就是郯城县推广实施的“1台小麦收割机+1台秸秆捡拾打捆机(或1台秸秆切碎还田器)+1台灭茬机具”的农机作业新模式,针对小麦集中、地势较广的区域,采取“秸秆收储”的方式,设立收储点;针对小麦较分散的区域,采取“秸秆还田”的方式,收割完即粉碎。严禁不带粉碎设备的收割机进入田间,收割完即用翻耕机灭茬,让粉碎的秸秆重回地里做肥料,有效解决秸秆田间焚烧问题,实现了秸秆由烧到用、由以“”为主向以“”为主的根本性转变。采用这种方式,郯城县绝大部分小麦秸秆实现了还田作肥料,提升了耕地地力。“采用‘1+1+1’模式为农户收秸秆,每亩收取农户80元,秸秆收起来后归小曹收储中心所有。收储中心再将秸秆送往沂水发电站。2017年,共收取秸秆900余吨。”曹志龙说,“秸秆收储大有可为,我还流转了200亩土地种小麦,就是以收秸秆为主。

“在今年‘三夏’生产中,郯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原则,以‘秸秆不焚烧、资源不浪费、环境不污染’为目标,着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综合利用力度、机制创新力度、政策引导力度,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杜秀龙告诉记者,“‘三夏’期间,全县预计完成秸秆切碎还田56.4万亩,秸秆捡拾打捆15万亩,收集小麦秸秆4万余吨,可实现经济效益2000万余元。”

据了解,近两年,郯城县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契机,投资近390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其中1650万元用于66万亩秸秆切碎还田项目,1850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对全县购买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机械做到应补尽补,340万元用于17个秸秆收储中心建设项目,60万元用于2万立方秸秆青贮项目,350万元用于1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项目,40万元用于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确保“三夏”期间全县所有耕地项目全覆盖。2016年,郯城县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创新“1+1+1”(即1台小麦收割机+1台秸秆捡拾打捆机或1台秸秆切碎还田器+1台灭茬机具)农机作业模式,被临沂市政府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

为保证秸秆禁烧工作严格执行,我县以智能监测为手段,保障秸秆切碎还田作业质量。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各乡镇各地块麦收最佳时间,对全县收割机及其他机具进行合理调度。对全县小麦收割机、深松机统一安装智能监测仪,其中小麦秸秆切碎还田信息监测仪320台,玉米秸秆切碎还田信息监测仪280台,深松监测仪120台,全部纳入农机智能监测平台,对小麦收割进度、秸秆切碎还田和深松整地作业质量进行实时监测、管理。”杜秀龙说,“对进行切碎还田的地块和范围,要求小麦收割机必须安装秸秆切碎装置,并配备反转灭茬机械;对收储秸秆的地块和范围,收割时每两台收割机必须配备一台秸秆捡拾打捆机。同时,依托装备齐全、作业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先进的秸秆还田和捡拾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开展规模化订单作业28万亩。

据介绍,郯城县为有效解决收储秸秆的综合利用,成立了由全县农机合作社组成的具备实体法人资格的农机合作社联社。联社成立后,对全县农机合作社秸秆收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引进山东地泰菌业、嫁禾生物、泉林纸业等具有秸秆先进科学处理技术的高科技企业,签订秸秆收购合同,开展长期合作,使收集的秸秆有效转化为农用肥料、工业原料、基料等;依托于杰等农机合作社投资300余万元,引进了生物制料机设备,建设秸秆生物制料流水线和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年可消耗秸秆3600吨,在秸秆产出地真正实现了秸秆“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有效利用。

着力攻克植保烘干薄弱环节

前两年,粮食烘干、高效植保这两个生产环节,一直是我县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短板,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和高效植保机械化率上与国家制定的示范县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16年的时候,我县粮食烘干设备约有36台套,批次烘干能力540吨,谷物烘干能力仅有3.6%,而国家标准为40%以上,相差36.4个百分点;高效植保机械共有400台(套),高效植保机械化率只有39%,而国家标准为60%以上,相差21个百分点。如果补齐这两个环节短板,我县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生产便可实现全程机械化,这也会将我县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郯城县副县长李晓法说。

2016年到2017年,短短一年时间,郯城县高效植保能力就由39%提高到68.1%,谷物烘干能力由3.6%提高到41%。这些数字体现出的是质的飞越,郯城县是如何做到的呢?

针对植保这个环节,我县设立了专门的植保作业补助,分别在郯城街道、泉源乡、杨集镇建立小麦、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共2万亩;县政府设立全程机械化专项作业补助资金120万元,对核心示范区地块按每亩60元的标准进行作业补贴,其中高效植保作业补贴25元/亩。”杜秀龙说,“另一方面,我们成立了农作物高效植保联盟。去年8月25日,我县组织召开了农作物高效植保联盟成立大会暨永佳动力公司捐赠植保机械仪式,郯城县农作物高效植保联盟正式成立。同时,山东永佳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县高效植保联盟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向植保联盟捐赠4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50台动力喷雾机,为补齐高效植保短板、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措施的鼓励扶植下,郯城县农户对使用高效植保的意识提高了,农机合作社也积极发展植保服务,“这两年,我们合作社增加了植保无人机和高地隙统防统治服务项目,服务面积从3000亩提高到10000亩。”高永说。

针对烘干环节,我县建立了粮食烘干示范中心,县政府设立全程机械化专项补助资金100万元,用于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补助。在庙山镇、李庄镇、高锋头镇、花园乡、港上镇新建粮食烘干中心5处,带动全县新增粮食烘干机36台,粮食烘干机保有量达到146台,全县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杜秀龙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