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调出产业新格局 ——我省贯彻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系列述评之二

25.09.2018  07:13

 

  这是关乎辽宁未来的艰难转身。

  经济新常态下,人们在注视:结构偏“”的辽宁,如何在这一轮大潮中重塑自我,再创辉煌?

  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推动步履沉重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提出“四个着力”,其中之一即为“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指出东北地区结构优化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

  这既是谋划辽宁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赋予辽宁的重要使命。

  嘱托在心,重任在肩。三年来,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强力推进结构调整。

  长风万里,破浪前进。辽宁老工业基地不断探索发展与转型、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点,通过“加减乘除”,调出产业新格局。

  腾笼换鸟天地宽

  把握大势,与横亘在眼前的结构障碍决战,这是当今辽宁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逆水行舟,往往让人更加清醒。

  身处关乎命运与时局的转型峡口,从未甘于平庸的辽宁再一次审视自我。

  站在辽宁看全国,辽宁优势不小:工业基础雄厚,资源禀赋突出,地理位置优越。老工业基地内涵丰富,一批“大国重器”扎根于辽沈大地,无可替代。

  站在全国看辽宁,差距同样不小:结构调整仍不到位,增量中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不多;工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化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过高,“”字号、“”字号产品偏多……

  振兴发展的征途上,面对转型发展的“”与“”,辽宁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

  登高望远,省委、省政府在深思——

  阻碍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根源在于结构性失衡。

  痛定思痛,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

  与横亘在眼前的结构障碍决战!

  怎么改?

  秉纲执本,百川归流。三年来,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地在总书记的讲话中找出路、想办法。

  “长春讲话”后,省委第一时间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指出,要紧紧扭住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不动摇,在结构调整上做好“加减乘除”。

  其后不到百天时间里,我省就相继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春重要讲话精神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方案》《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措施,贯彻落实“四个着力”,并以“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为指引,加大经济转型升级力度。

  一场深刻的变革以雷霆万钧之势降临。

  三年来,《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辽宁省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指引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向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更大空间深化拓展。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力促我省农业提质增效升级;推进服务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工业优化升级,扩大现代服务业增值空间。

  在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中,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以此引领结构调整,振兴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更加清晰完善。

  一个个节点扎实推进,一个个方案有序推出……随着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过硬措施落地生根,全省结构调整有了“路线表”和“施工图”,辽宁的结构调整正在稳步推进。

   老树新枝更著花

   “”中生“”,用结构调整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老工业基地筑牢“稳中求进”的基础

  沈阳,铁西区,中国工业博物馆。

  置身于此,可以感知共和国工业史的光荣与厚重。

  100多年来,为工业而生、因工业闻名的铁西,和着时代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轨迹,也见证着老工业基地为共和国的崛起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不朽历史。

  老工业基地,绕不开“”字。无论怎么调,传统基础、比较优势不能丢。

  一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转型实践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

  鞍钢、本钢、凌钢、抚顺特钢……有人说,辽宁的振兴基石是用钢水浇铸出的。

  走进本钢,我们感受到了这艘“钢铁巨轮”的新气质。

  如今本钢集团生产的高端板材,供货范围已实现了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和自主汽车品牌全覆盖。

  结构调整,本钢坚持市场需求、瞄准产业方向,向创新要效益。近年来,集团每年都有大量新品问世,形成“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生产一批、销售一批”的良性循环。

  本钢虽“”,却老当益壮。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我省一批钢铁“老字号”通过去产能、淘汰落后设备、技术更新改造、提升产品质量,结构不断优化,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

  见微知著。纵观我省冶金行业,今年前7个月,全省冶金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9%,重点冶金企业全部实现盈利,鞍钢、凌钢、五矿营口中板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良好。

  重大装备,辽宁的“金字招牌”,咋能擦得更亮?

  走进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感受到了“大国重器”的新活力。

  在沈鼓集团机组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中心,沈鼓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昼夜运行。这个平台就像是一个全天候在线的设备云医院,通过远程网络,时刻守护设备“心脏”的健康和安全。

  依托这片“”,沈鼓的监控网络已覆盖全国千余台机组,企业的服务型制造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努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我省一批“”字号重大装备企业的结构升级抢先破题。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省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6个子行业保持正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三年来,结构调整中,我省引导工业、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创新为手段,运用新思维来融化、重构和颠覆传统产业形态,促进装备制造、能源、石化、农业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旧的存量转化为新的增量。

  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当前,我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可喜的变化——

  今年前7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1%,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机床数控装置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

  “重点行业企业发挥了支撑作用。辽宁工业呈现出企稳向好、加速发展的态势。”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嫩芽蓄力正破土

  放眼长远,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叠加共振,为振兴发展积聚后劲

  结构调整让根基深厚的传统产业增加附加值,对于稳定和发展地区经济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它释放出的资源重新配置到创新型生产活动中去,创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推动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这更是结构调整的积极效应。

  放眼长远,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叠加共振,为振兴发展积聚后劲,辽宁正在走出一条通向新增长的“光荣荆棘路”。

  从企业、产业和区域的视角则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条路延伸的方向。

  9月,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沈阳举行。在世界水准与辽宁元素的邂逅中,世人将目光聚焦于此。

  一款“”矢量多旋翼无人机吸引了采购商注意,有人专程为它而来。

  这个“”,牛在哪?

  “具有高效的飞行效率和精准的飞行能力,无论是360°全方位的飞行监控需求,还是  6  秒破百公里的飞行机动性,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沈阳无距科技创始人、总经理苏文博语带自豪。

  无距科技的崛起只是一个缩影。

  当前,我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好创新“先手棋”,一个个新兴产业正在孕育、壮大。

  不只企业、产业,在我省,随着“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效果正在显现。

  在沈阳,当地通过实施制造业智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对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大连,服务业成为其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从增速看,今年前7个月,大连全市规模以上现代新兴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18.3%。当地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在船舶、交通、医疗、动漫等领域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和较好的产品品牌。

  调整越早得益越早,调整越好得益越多——全省各地对于推进结构调整的认识高度统一,力度前所未有。我省的经济结构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新阶段,新起点,新变化。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一次次穿过风雨,一次次战胜挑战,有了结构调整这一有力之“”,辽宁必当履险若夷。

让振兴的“龙头”高高昂起
  国企,辽宁的宝贵财富,振兴的最大优势。人民政府
发力供给侧 迈向高质量
  新的阶段,新的征程。人民政府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