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沈阳审批5015例“单独两孩”

08.03.2016  06:45

  3月7日,沈阳市召开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会议,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沈阳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01岁;沈阳将在年底前启动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2016年将提高到人均420元;年内再新组建九个医联体;启动推进口腔、六院、肛肠、中医、妇幼中心、妇婴、沈医二院等7个重点项目建设。

   沈阳城乡居民

  人均期望寿命为80.01岁

  据了解,2011-2015年间,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沈阳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0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9.0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9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4.8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1%。五年来,沈阳市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3%以上,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7.11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2.25人、执业护士数12.76人。

  2015年,沈阳共审批“单独两孩”5015例。今年将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两孩生育不再审批,实行生育登记制度。

   新农合报销“封顶线”

  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倍

  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居民,新民、辽中、法库县级中医院改革按时启动。目前,全市224.6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保险。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2016年将提高到人均420元,继续保持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提高新农合住院报销封顶线,力争达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水平不低于30元。此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新增部分全部用于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启动市口腔等

  七个重点项目建设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确保九院、三院、胸科、六院、疾控等八个续建项目年内竣工。加快推进市五院肿瘤治疗中心PPP项目建设。启动推进口腔、六院、肛肠、中医、妇幼中心、妇婴、沈医二院等7个重点项目建设。

  促成市四院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市五院与法国癌症治疗中心、市一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等九个国际合作项目。同时,将打造沈阳市国际骨科治疗中心、肿瘤治疗中心、生殖健康中心、中美数字化口腔技术研究中心等医疗品牌。

  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2016年启动建设国内一流的沈阳市中医院,该项目初步规划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6个亿;并将开发建设沈阳中医人才培训基地。

   年内再新组建九个医联体

  2015年,沈阳市组建了省医院和铁西区中心医院、军区总院和浑南区中心医院等9个医联体。2016年将继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推进城市及县域内医联体建设,明确分工,确保形成利益和责任共同体,年内再新组建9个医联体。

  同时,结合全市老龄化趋势,沈阳以市红十字会医院为试点,启动了“养老院+公立医院”的“以医助养”服务新模式。2016年将力争再引进8—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医养结合、康复养老等重点项目。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年内完成350名全科医生招录和119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同时,继续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注册和对口支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