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沈阳转型创新发展的总抓手

02.09.2017  15:09

  2017年8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沈北新区(利源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调研-靳军摄

  8月31日,到任40多天的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来到人民日报社辽宁分社和人民网辽宁频道接受访谈。沈阳新任市委书记易炼红认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龙头城市,地位举足轻重,沈阳的全面振兴,事关东北全面振兴的大局。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始终关注东北全面振兴。今天发表的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的专访,重点围绕全面振兴东北。

  记者:您在多个场合讲到“项目为王”,项目在沈阳现阶段有什么特殊作用?

  易炼红: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我们要实施发展规划,要把发展蓝图真正变为现实,最终都要依托项目建设。我们提出要强化“项目为王”意识,目的就是引导大家进一步强化工作聚焦,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沈阳转型创新发展的总抓手。

  关于项目建设在沈阳现阶段有什么特殊作用,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二是有利于提品质、拓功能。三是有利于促改革、增活力。四是有利于转作风、树导向。

  记者:沈阳存在一些存量项目可能与调整后的产业政策不符,如何处理这些存量项目与新引进项目之间的关系?

  易炼红:我们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对于污染类的产业,要逐步淘汰、有序退出,实现“腾笼换鸟”,为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留出空间。对于还有发展前途、暂时落后的传统行业,要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传统制造业升级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培育和传统服务业创新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记者:以什么制度确保新引进项目符合产业规划?

  易炼红:在以制度措施确保新引进项目符合产业规划上,我们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对新项目供地前进行论证,供地后进行监管,坚决守住投资强度“底线”,坚决将污染项目拒之门外。同时,我们把产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载体,大力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要求国家级园区每年必须引进投资50亿元乃至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省级园区每年必须引进投资20亿元以上的项目。我们已经制定了《沈阳市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以全力支持、推动企业发展,并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再展沈阳产业发展雄风。在未来三至五年,我们将培育打造2个3000—5000亿元级的产业,10个千亿元级的产业。

  二要强化规划控制。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按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制定项目空间前期计划,统筹新引进重大项目的选址流转,研究探索招商利益分享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出现区域间过度竞争、重复建设。

  三要强化考核激励。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作用,加大项目建设的指标权重,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转型创新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记者:“转型创新”是您调研时讲得较多的话,您觉得沈阳的转型创新发展的急迫性在什么地方?

  易炼红:这段时间,边调研边思考,我深切感受到,转型创新发展是沈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为紧迫的任务。

  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转型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征,传统的拼资源、拼环境、拼政策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占工业比重七成以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紧迫,必须加快走出一条转型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其次,转型创新发展是责任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作出“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的重要指示。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沈阳寄予厚望,明确要求沈阳继续在全省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当好排头兵。沈阳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辽宁省的省会城市,引领新一轮东北振兴,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也是必须完成的使命。那么,我们靠什么扛起这样的责任和使命?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转型创新发展。这不仅是壮大自身实力、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需要,也是率先走出一条新路、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经验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引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任。第三,转型创新发展是现实所迫。沈阳与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我认为还是我们转型创新发展的步子慢了。沈阳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紧要关口,不转型就要落后,转型慢了也要落后,唯有坚定不移、快马加鞭走转型创新发展之路,我们才能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