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真抓实干 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19.10.2022  19:21

10月17日,《中国日报国际版》整版报道沈阳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过去十年,沈阳在围绕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沈阳对外开放通道更加畅通,全方位构建陆海空网开放通道,高质量编制临空经济区建设规划,中欧班列实现“三通道五口岸”全覆盖,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4倍,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36.2%。开放平台不断拓展,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成功举办,自贸区国企“三级跳”发展新模式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中德园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1个。区域合作持续深化,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沈白高铁等70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京沈对口合作、沈大经贸合作更加紧密。

当前,面对错复杂形势和诸多困难挑战,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增强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实现“稳增长”、确保“双过半”提供有力支撑。

为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沈阳市政府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加快自贸区建设,编制完成沈阳片区落实省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行动方案,全年形成30项以上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案例;加快自创区建设,完善浑南科技城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纲要,推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航发燃气轮机公司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加快综保区建设,推动全球机床维修再制造展览展示交易平台上线运行,推进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业务融合,强化“保税+”业态创新。     

要拓展空陆海网“四条通道”,做强“空中通道”,研究确定临空经济区空间范围及功能分区,推进城市设计及交通、市政等专项规划编制;做大“陆上通道”,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规划建设,打造沈阳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做实“海上通道”,研究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的具体举措,加快沈阳国际陆港建设;做优“网上通道”,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进沈阳邮政口岸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监管场所升级,支持重点项目规模化运营。

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牢咬定目标,着眼于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0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坚持专班推进、定期调度、督办落实;创新招商方式,依托头部企业配套园区、特色园区,加强宣传推介、组织招商活动,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沈阳。

要着力稳外资稳外贸,围绕稳外资,加强沟通对接、推动增资扩产,抓好中德园、中日产业园、中韩科技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用好“一联三帮”平台,全力提供便利化服务;围绕稳外贸,积极申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抓好减税降费、通关便利化、融资信保等扶持政策落地,落实RCEP行动计划,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沈阳市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学习,加强工作: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定位,统筹投资、贸易、平台、通道建设,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新高地。要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耕日韩欧美,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各类专业园区,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更大力度扩大对外贸易,全面落实RCEP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深化经贸、产业、科技等区域合作,积极组织招商推介、经贸洽谈、高端论坛等交流活动。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不断完善“海陆空网”四位一体通道体系,加快自贸区、自创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临空经济区等平台建设,推动中德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中韩科技园及国家级开发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枢纽+口岸+现代物流+高端制造”发展模式。要营造国际化开放环境,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进位升级,着力在海关监管、政务服务、法律服务、金融创新、多式联运等方面形成更多系统化、集成化制度创新成果, 以国际视野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国际化社区、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要深刻认识质量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扎实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建设质量强市。要以产业转型为牵引,坚定不移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结合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等,打造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要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支持企业加强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合,着力培育汽车、特种设备、电力装备等制造名品,打造金融、商贸、文旅、体育等服务精品。要以服务平台为支撑,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完善质量检测体系,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构建计量、标准、检验、认证等集成化服务基地。要以建设工程为重点,把质量管理、精品建造贯穿城市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要以严格监管为保障,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开展质量提升专项服务行动,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