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返贫才是真扶贫

19.03.2018  17:32

今年3月,沈阳市康平县召开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会议,提出要一以贯之地抓好贯彻落实,切切实实地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的成果。过去两年,康平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全县3349户7418名国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1%。经过第三方评估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摘帽专项评估,康平县在2017年底成为我省首批完成脱贫摘帽的县域之一。

脱贫摘帽是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而不是工作的结束,接下来还需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从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不到3年时间。脱贫攻坚战进入后半程,走好这后半程,打好脱贫攻坚和防止脱贫后返贫这两项工作,需要齐头并进,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脱贫成果。

脱贫后返贫,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热点问题。一则,贫困户致贫因素复杂,往往是教育、资源、观念等多重原因叠加而导致的贫穷。所以尽管脱贫,因其自身“造血”功能并不强大,尚未形成稳定的财产来源,脱贫的效果还有待检验,扶持政策还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稳定脱贫。再者,很多贫困户的家底单薄,遇到疾病、求学或市场风险等等原因,就比较容易返贫,显然需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制定好应对机制。

防止返贫,首先要从思想上扶贫,在扶志上做文章。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比如为了挖掉深植于观念中的穷根儿,普兰店区将精神扶贫与经济扶贫同步推进,并推出一些新机制,如以自筹资金多少确定财政扶持资金比例,以此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我们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

精准扶贫,就要防止返贫,其关键要变“输血”为“造血”。比如送项目下乡、送科技下乡,农民产业在手,脱贫的效果就比较稳定。以建昌县石佛乡梅杖子村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产业结构单一的贫困村,当地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适合本村发展的繁育母牛养殖的脱贫致富项目。贫困户参加了养牛脱贫致富合作社,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母牛,既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又解决了卖牛的后顾之忧。这就体现了“输血”为“造血”的巨大作用所在。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脱贫以后不再返贫才是真脱贫。没有人想过苦日子,要让成绩经得起时间检验,就要立足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实现精神脱贫,早日依靠自身努力,不仅脱贫,还要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向着幸福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