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让致远舰重见天日?考古专家:打捞不难,保护难

09.10.2015  11:54

打捞出来的57毫米口径炮弹 ■本组图片均为考古队供图

              调查已发现120多件文物 打捞难度小:致远舰可看着捞

保护更谨慎:打捞或保护方案需等待,打捞军舰要遵循国际规范

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丹东港首次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考古队称,“丹东一号”沉船“基本确定”为北洋海军致远舰。

本次调查发现什么?

67天发现120多件文物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该项目领队周春水在会上介绍,目前水下调查项目由三方共同进行,其中丹东港全力出资。

今年是第三次启动对北洋海军沉船的重点调查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方案,考古队8月1日出港,10月6日回港,历时67天发现120多件文物。本次调查揭露出更大面积与深度的舰体结构:舷体钢板较薄,一般厚1厘米。考古队在中部偏右后部发现较大面积残存的厚重钢板,每层厚3厘米左右,最厚处可达10厘米厚,钢板用铆钉连接,推测为穹甲结构。在舰体两侧均发现方形舷窗,左舷3个,右舷1个。

在清理过程中,舰体绝大部分区域有过火痕迹,尤以艉部、艏部、右舷最重,只保存下一些不易燃烧的金属类结构。左舷前部未过火处堆积着散乱的木材,调查队在该处布了两个小探方进行试掘,发现了带“致远”篆书的瓷盘。

水下致远舰什么样?

整体被埋沙里,状况不佳

“致远舰整体被埋在沙里,下水后只能看见一些零星的东西。”周春水说,水下测绘图显示,舰体挂了很多鱼网,海底是平的。考古队抽了大量的沙子,沿舰边抽出一些文物。为方便作业,考古队把海底分成若干个区,1号区是艏部,2号区是左舷,3号区是右舷,4号区是中部, 5号区域是艉部,也是重点研究区域。

周春水介绍,在现场发现的炮弹中,一种是穿甲弹,另一种是开花弹,还发现了完整的鱼雷引信。带致远舰舰徽标识的物品一共发现3个:一个瓷盘、一个咖啡杯托盘和一个银勺子。现场发现的一枚被压扁的11厘米长子弹,从方形舷窗的过火痕迹可看出,致远舰在沉没瞬间状况惨烈。

在海战中受损严重以及后续的多次破拆,沉船整体保存状况不好,遗迹现场较复杂并发生移位,钢板和锅炉零件被抛离原来位置,穹甲以上结构已损毁,不存在完好的舱室,其下为机舱,仍埋在泥沙之下。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崔勇说,打捞的铜质文物保护得比较好,淤泥里的铁质文物,无氧状态更有利于保护。

发掘还是原址保护?

考古队:将“更重视、更稳妥”

出于安全考虑以及保护文物的技术要求,本次水下调查并未对舱体进行大规模抽沙。舱内文物情况尚待日后系统发掘。

周春水强调,本次为重点调查,不是发掘,更不是打捞,通过此次考古资料,“丹东一号”已经指向清北洋海军“致远”舰。考古队将对所有资料与文物进行分析与研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该舰性质和保存情况研究论证,力求得出科学结论。“项目结束后只有建议权,需要综合分析。”

崔勇说,是原址保护还是整体打捞,得根据需要做详细方案,但预计方案会做很长时间。他介绍,从发现“南海一号”到打捞,用了4~5年才完成,“对致远舰会更加重视和稳妥。我们会根据国际规范来做,适合原址保护还是打捞?不能现在回答。”

考古队对致远舰的认定仍持审慎态度,尽管众多证据几乎可以认定这就是致远舰,考古队的说法仍是“趋向认定”和“基本确认”。崔勇解释,“材料没有整理,不能做结论性的东西,我们现在可以说,无限接近。”

“我们要等证据链更加完善,更加客观。”周春水说。

打捞难度有多大?

打捞没问题,保护是难题

崔勇说,打捞致远舰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没有南海一号和南澳一号的打捞难度大,因为它是铁甲舰。”崔勇说,致远舰的能见度也比南海一号好很多,水下看得见。“南海一号是摸着干活的,它是看着干活的。”

“军舰和一般沉船有区别,”崔勇说,中国正在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公约,国际上对打捞军舰有特殊约定,“我们要把约定吃透,才能做下一步决定。”至于明年会不会进行局部打捞,他认为不会那么快。

崔勇说,但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发现致远舰和发现超勇、扬威的意义是一样的,“只不过寄托了国人更多的情感,所以大家更关注致远舰。另外,对北洋海军的遗骸打捞也有特殊约定。

崔勇认为打捞技术和经费上都没有困难,但用什么方式打捞是个问题。“如果文物打捞出来保护不了,很多有机物例如木材和铁质文物,其保护是世界性难题,保护的方案和场所解决不了,打捞上来就是一种破坏。”

如何防止不法分子盗捞?

丹东港和公安机关组成巡逻小组

目前尚难以对一些重要文物的性质做出判断,如“云中白鹤”印章所有者的身份,仍需要考证。

对于防止盗捞,崔勇说,目前考古队已做了一些类似回填的初步保护,并和丹东港研讨过防盗预案。

丹东港执行总裁黄梅雨介绍:“从2014年开始,丹东港和丹东市公安机关对作业水面安排了港口安保船,长期巡逻安保,组建了安保工作小组,常态化运行了两年,进行日常巡逻。”

周春水认为,后续项目的启动需要资金,目前全部资金是丹东港出的,以后项目开展需要纳入国家调查计划。

“丹东一号”水下调查三大发现

刚刚完成水下调查的考古工作者8日披露了此次考古三大发现。

发现一:文物均指向致远舰

周春水告诉记者,目前“丹东一号”的“真身”已指向清代北洋水师致远舰,考古队将对所有资料与文物进行分析与研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力求得出科学结论。

最直接的证据是三只瓷盘。其中两只有篆体的“致远”二字,另外一只残剩一枚碎片,却留有一个篆体的“致”字。

发现二:包含丰富历史信息

2014年8月,“丹东一号”进入第一期重点调查阶段,通过抽沙,清出长50米、宽10~11米的舰体,表面的外部轮廓大部分出露。

周春水介绍,此次对“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除了大量水下文物外,还发现了一段皮带以及鞋垫、梳子这样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损坏严重,已经无法判断所属的主人,但121年后重见天日实属不易。

发现三:云中白鹤印章

“云中白鹤”印章吸引了各方关注,有人认为这就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私人物品。

周春水说,“云中白鹤”印章尚不能认定为邓世昌的私人物品,仍需严谨的考订;崔勇说,致远舰上的将士素质都很高,许多都有留学经历,不排除是其他将士的印章。

“我们知道致远舰在中国民众心中有着特殊的心结,虽然很想将其打捞出水,但现在仍然无法确定。”崔勇说。

据新华社

致远舰主体复制完成,丹东已申报建纪念馆

黄梅雨介绍,致远舰沉没位置在丹东港建设港区内,在港区文物调查时发现沉船后,港区立刻上报给文物部门,“但是最近我们发现考古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希望工作尽快告一段落,因为以后要进行国际化大型港区建设,如果文物考古需要很长时间,可能会考虑调整港区建设方案。”

此外,丹东船舶重工已完成对致远舰主体的复制,只剩下细节工作,需要相关专家对当年船只细节进行研究。

昨日发布会上,丹东市文广局局长牛莉介绍,丹东市政府有建设甲午海战纪念馆的想法,已经报送上级宣传部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建设。

经远舰在大连庄河曾被盗捞

周春水介绍,此次考古行动并非为寻找致远舰,而是为配合丹东港的港口建设。

调查工作始于2013年11月,但因冬季风浪太大,不久即暂停;2014年4月是物探调查阶段。经过反复大范围勘探,最终发现一处符合条件的水下磁力信号,发现沉船遗址,推测其为北洋海军的一艘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丹东一号”,当年又启动再次调查,增加抽沙环节对沉舰进行清理,由于调查时间有限,舰体体量较大,主要工作是沿外围寻找,确认沉舰的走向。

此外,调查队还曾在庄河海域发现经远舰的准确位置并进行水下调查,而经远舰已遭到盗捞,盗捞者已被公安机关抓获。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主任记者 张颖采写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
辽博下月全面开馆 四个专题展将饱您眼福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朱柏玲报道辽宁省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