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大地的回声

17.02.2016  06:08

辽沈大地的回声

——写在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之际(下)

  雪泽大地,春情萌动。

  谋计于此时。2月15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意见。

  2016年这个早春,4300万辽宁儿女,正在续写“振兴新剧集”。

  13年前,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指引辽宁走上振兴之路;13年后,《若干意见》的印发,为老工业基地推动新一轮振兴打开机遇之门。

  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共和国的长子没有理由停滞不前。持续振兴积攒的丰厚家底,让我们多了一分从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的实践,内生动力不断生长,让我们多了一分自信。

  实干,敢闯,善为。振兴的道路上,辽宁人带着先辈“闯关东”的豪气再出发。

  振兴的脚步不曾停歇

  今日沈阳,早已旧貌换新颜。

  铁西:商贸综合体林立,高档住宅成群,处处散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与十几年前相比恍若隔世;而新崛起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更像一颗明珠,正在以自贸区模式迅猛发展。

  浑南:如今工业总产值中,信息技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数字医疗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达到95%;由拓荆科技公司等众多科技型企业形成的创新力量,为区域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铁西在转型升级,浑南在创新发展。

  在振兴的道路上,辽宁人的脚步从未停歇。自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老工业基地的家底越攒越厚。

  去年8月31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明确表示,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辽宁,有沈阳机床、沈鼓等一批“国宝级”的企业,它们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

  从发展的维度来看,辽宁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支撑能力较强,特别是工业基础比较好,有一大批非常熟练的、素质非常高的产业工人。

  振兴十年,成绩显而易见,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已解决。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辽宁遇到的压力与挑战前所未有: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有效投资增长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

  对此,省委、省政府有着清晰的认识:当前遇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上则是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归根结底还是由体制机制问题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站高方能望远。新挑战倒逼新的发展路径:原有粗放模式已不可持续,必须放弃对过去发展方式的依赖。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若干意见》的印发,表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再次迎来了重要契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前行,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的要求,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告别“速度情结”,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拼质量,探索着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以期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实现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