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首聚沈阳故宫展示展演

13.06.2017  23:47

  6月10日14时30分,沈阳故宫大政殿广场,鼓声阵阵,两条巨龙狂舞,让中外游客感受了中国龙的魅力。

  “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祖上曾在乾隆年间进沈阳故宫表演过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真没有想到,今天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再次来到这里这么受欢迎。”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15代传人、72岁的张仲发高兴地说。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由省文化厅、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办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主会场之一的沈阳故宫拉开帷幕,16个非遗项目、160名传承人和项目代表参展。

   首次在沈阳故宫举行非遗展示展演

  放眼望去,沈阳故宫大政殿广场12个白色蒙古包呈八字形排列,一康堂版画、李氏掐褶纸艺、李氏糖人、内画工艺、德海布贴艺术、盛京满绣、浑南顾氏皮影、关东微雕、蒋永华炭精画、肖彤葫芦刻绘技艺、钟氏刻瓷、张金石手工剪纸12个非遗项目传承人在这里以活态展示形式呈现非遗项目的魅力。

  在盛京满绣摊床前,满绣作品琳琅满目,手绣的团扇、绣片等绣品在阳光下鲜艳夺目。传承人杨晓桐告诉记者,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是1000多年前,女真人根据劳动和生活需要,在缝制衣服和钉线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手工艺术,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满绣成为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

  而德海布贴艺术作品《满乡系列贴画》也让游客赞不绝口,满族格格、手摇绢扇的满乡少女活灵活现。布贴画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满乡系列贴画》作者、抚顺人李德海,受父母影响,从小就喜欢绘画,还对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

  14时30分,非遗展演开始。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首先出场,之后,抚顺地秧歌、盖州高跷、丹东鼓乐出场,同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一样,博得一片叫好声。

  在现场,记者见到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他说,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与非遗展演展示结合意义非常大,来沈阳故宫游览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很多国外游客,在这个平台上会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

   多方位多角度展示非遗魅力

  此次我省采取“主会场+分会场”形式为人民群众搭建零距离接触优秀文化遗产的平台,除主会场外,还在全省14个市设立分会场。

  主会场包括非遗展演、非遗大讲堂、非遗进社区、省非遗保护成果图片展四大主题活动。非遗进社区每天选调三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表演类项目深入到基层社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进行展示展演,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6月9日16时,记者在沈阳五爱社区看到东北二人转、阜新东蒙短调民歌、海城喇叭戏展演。6月11日在沈阳剪炉社区海城高跷、金州龙舞、辽阳鼓乐纷纷登场。

  非遗大讲堂邀请国内、省内非遗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使大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非遗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6月9日14时,在辽宁大学,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施爱东作了《非遗保护中的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讲座,等等。

  大连、抚顺、锦州、营口、铁岭、朝阳、盘锦七市作为合作分会场参与此次活动。

  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王纪元说,作为文化大省,辽宁的非遗保护一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契合这一主题,展现我了省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取得的实践成果。(杨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