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深沪沈阳籍人才纷纷回流 沈阳才市“燕归来”

16.09.2017  06:53

  今年上半年,沈阳市各用人单位已引进博士422名,超过去年全年水平,长期在沈阳工作的外籍人才数量达到2045人,较去年上半年增长了22%,沈阳外籍人才数量和增长幅度居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上位……在各类人才纷纷聚沈的同时,在外沈阳籍人才回归趋势也十分明显,2014年到今年上半年,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沈阳的人员累计达50379人,其中沈阳籍占74%,达37488人。

  昨天,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沈阳市人才状况发布会,市人社局局长徐凤翔宣布,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人才聚集效应十分明显,不仅没有像东北其他地区那样出现人才流失危机,还保持着人才整体净流入趋势。特别是随着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效能逐步得到释放,沈阳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同步增强,人才流动情况悄然改变,正迎来从“孔雀东南飞”向“春暖燕归来”的历史性转变。

  关键词骨干人才

  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基本稳定且略有提升

  高层次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塔尖”,调查将骨干人才定义为“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各类关键岗位上的重要领导或员工,若离职将对企业造成较大消极影响。”在已经反馈的87家企业中,骨干人才队伍保持稳定的有46家,占52.9%;骨干人才队伍得到加强的有35家,占40.2%;骨干人才外流的只有6家,占6.9%。

  同时,市人社局对具有一些人才荣誉称号的高层次人才情况进行了统计,从2014~2016年我市高层次人才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层次人才规模基本稳定且有增加。如2016年,沈阳拥有高层次人才1225人,其中两院院士25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4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3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1人,海外研发团队300人,省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155人,市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582人。

  关键词普通人才

  外籍人才数量和增幅居副省级城市中上位

  作为人才队伍主体的普通人才,是推动沈阳发展的现实力量。普通人才的流动情况,可以从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数据中有所体现。2014~2017年上半年,沈阳市养老保险关系累计转入50379人、转出31535人,净转入18844人,其中90%转入人员低于45周岁,净转入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同时,沈阳市就业登记数据显示,2014~2016年我市就业登记总人数分别为24.80万、29.67万、32.57万;外地人员来沈就业人数分别为6.03万、9.01万、11.96万,两项数据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登记数据可以客观反映出我市人才队伍总体规模始终在平稳增长。

  另外,2014~2016年,长期在我市工作的外籍人才数量分别为:3018人、3120人、3343人,2017年上半年达到2045人,较2016年上半年增长了22%。数据表明,来沈工作的外籍人才数量在经过多年徘徊,近3年一般增长后,今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沈阳市外籍人才数量和增长幅度居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中上位。

  关键词潜力人才

  沈阳每年接收约6.4万高校毕业生

  其中2.6万人为净流入

  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高素质潜力人才,是沈阳未来发展的储备力量。我市每年接收高校毕业生约6.4万人,其中沈阳生源约2.4万人、外地生源约4万人;而沈阳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每年共约3.8万人。总体来看,每年我市净流入高校毕业生2.6万人。(见表格)辽宁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雪松介绍,该校沈阳生源毕业生,除考研、出国留学外,超八成留在了沈阳。

  2014~2016年沈阳市接收高校毕业生情况统计表

  年份总数博士硕士本科高职专科

  2014年64517 525 4245 30919 28828

  2015年64321 454 4740 29120 30007

  2016年62797 411 3729 27340 31317

  2017年预计全年上半年实际预计全年预计全年预计全年

  6.8万 422 4000 30000 33600

  关键词在外沈阳籍人才

  三年半转回五万余人

  由副省级以上城市转入超三成

  在外地工作的沈阳籍人才回归家乡的情况较为普遍,2014年至今年上半年,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我市的人员累计达50379人,其中沈阳户籍占74%,共37488人。

  对转移地区进行分析,2014年到今年上半年,由副省级以上城市转入我市共16170人,占全部转入人数的31.9%,转入人数从高到低,排在前六位的是北京、大连、深圳、上海、天津和广州。说明在一线城市出现人才外溢的情况下,沈阳有效吸纳、承接了部分人才资源。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王月